往期回顾
|
视频
干净利落的“老剪刀”
人物:郭绪毅
身份:传统理发师
时间:2019年3月21日
说起理发,大部分年轻人第一时间会想起那些新潮时髦的美发店,然而,一些老厦门人却喜欢那些店面看着不起眼、理发师手艺却不简单的理发店。对他们而言,这样的店更亲切,更有市井味儿。坐落在前埔南区小学校门对面的老中梅理发店,就是这样一家蕴藏老情怀的传统理发店,店主郭绪毅从事理发行业已有35年了。
早上8点30分,郭绪毅拉开卷帘门,正式开门迎客。郭绪毅的理发店坐落在前埔南区小学校门对面的一排店铺之中,是一家蕴藏老情怀的传统理发店,叫“老中梅理发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梅理发店曾是厦门最负盛名的国营理发店,当时很多厦门人说起理发,都会说“去中梅”。说起理发,大部分年轻人第一时间会想起那些新潮时髦的美发店,然而,一些老厦门人却喜欢那些店面看着不起眼、理发师手艺却不简单的理发店。对他们而言,这样的店更亲切,更有市井味儿。店主郭绪毅从事理发行业已有35年了,而这个店也已经开了14年了。
这个时候还没有客人,郭绪毅就先整理整理理发台,收拾一下零散的理发工具。理发店里,简朴、传统的气息随处可见,老旧的木质理发台零散地摆放着理发工具,还有现在已经不多见的推子、剃刀。郭绪毅,厦门本地人,19岁起到中梅理发店当学徒,1984年开始在中梅理发店当理发师。随着经济发展,中梅理发店经历了国有、国营的发展阶段,到后来不复存在,郭师傅无奈下岗,只能自谋出路,自己开了理发店,不忘“师门”的他给自己的理发店取名“老中梅”。不知不觉,这家店已经开了14年。
值得一提的是,店内的一把古董理发椅已有“70岁高龄”。这把旧式理发椅是曾经的山东曹县蝴蝶牌老式可调节铁制理发椅,主要是理发和刮脸时用的。这种椅子非常结实,全是铁制,可以调节各种角度。郭绪毅说,这把椅子是他2001年下岗筹备开店时花450元买的,是店里年纪最大的“老古董”,质量很好,现在仍很坚固。
9点过后,顾客陆陆续续上门,一位大妈从别处坐车前往郭师傅的店,专门找他理发。这位大妈很早以前就找郭师傅理发,这一剪也有十几年了。郭师傅的顾客大多数为中老年人和儿童,偶尔也会有一些年轻人。很多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有些是老主顾介绍过来的,有的家里一家三代都是给郭师傅理发的,有的甚至坐车穿越整个厦门岛来找郭师傅。
10点左右,郭师傅送走了大妈后,隔壁开店的小伙子也来剪头发了,郭师傅为其披上围兜,认真地剪了起来。来这里理发的顾客,大多一个感觉,那就是亲切。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剪刀声,郭师傅游刃有余的同时,便轻松地和顾客话起家常,这样的感觉轻松愉快。
郭师傅给小伙子理发时,店里又来了一位顾客,她坐在一旁等待。间歇时,郭师傅有时爱开开玩笑,轻松一下气氛,“来我这理发的人各种各样,也企业老板,也有部队领导,但在这里都得听我的,我让他们低头转头,他们可不敢抬起来,不然头就剪坏了。”
2点半,郭绪毅打开店门,开始下午的营业,店里暂时没客,他拿起扫把清理早上理发留下的毛发。因为中午客人不多,加上自己有午休的习惯,所以一般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半,郭绪毅的理发店一般是关门休息的。
从事理发行业这么多年,郭绪毅也算个“工具通”了,什么剃刀、刮刀,都可以自己磨,电推刀、吹风机,也可以自己修,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习惯倒腾这些工具。时光流逝,许多东西都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在郭师傅心里的那份情怀始终不变。比如,郭师傅出师后买的第一把剪子,用了30年还舍不得扔掉;他人生中拥有的第一把上海万里牌吹风机,至今仍能吹出暖风。
下午三点,郭师傅的理发店迎来一位特别的顾客,那就是郭师傅的妻子郭太太。郭太太极力推崇自己丈夫的手艺,“郭师傅是从中梅理发店学来的老手艺,你听这咔嚓咔嚓的声音就知道,这手艺可不是谁都有的。”除了老主顾,家里的亲戚也经常来找郭师傅理发。郭太太说,有些店里的老顾客也表示,外面的理发店可能更时髦,但是他们就怀念那种简单又亲切的老情怀,是属于他们的一种记忆,干净利落,老郭的店也有以前的那种市井味。
时代在变化,人们也在变化,如今时髦新潮的美发店各式各样。面对这种变化,郭师傅坦然淡定,现在生意不好不坏,但他觉得都挺好。但谈起未来,郭师傅说自己差不多快到退休的年纪,到时候可能就不做了,而自己的孩子已经做了医生,这门手艺可能就失传了,想想有点可惜。在老中梅理发店里,没有华丽的装潢,没有新潮的理发,有的是郭师傅干净利落的老手艺,有的是时光深处的厦门印记,有着值得回味的老情怀和老味道。
刷新
暂停刷新
本期责任编辑:
晏凤利、马庆伟、沈伟彬、金肖、张林、杨韵
鸣谢:老中梅理发店
报料电话:
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往期回顾
更多>>
第二百五十九期
"步道管家"守护游客安全
第二百五十八期
笔迹学专家以字育人
第二百五十七期
闽菜大师让闽菜"走出去"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