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达人

    人物:苏再顺

    身份:厦门民间核雕达人

    时间:2018年4月28日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铜板、鸡蛋、核桃在他的手上能包罗万象。巧夺天工的铜板雕、细致入微的核雕、轻柔细腻的蛋雕、色彩斑斓的贝雕……他都能信手拈来,他就是厦门民间手工达人苏再顺。他是如何靠着自我摸索,从一名印章个体户成为一名雕刻达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再顺的雕刻世界,一起感受雕刻艺术的魅力。
    • 这是苏再顺位于浦南新村的家,20平方米的客厅有将近一半的空间被他用来作为雕刻工作室。在他家的柜子里,摆满了他雕刻的鸡蛋壳、贝壳、树种、核桃核等,供来客欣赏。一大早,泡上一壶茶后,苏再顺就来到了他的工作位上,准备开始一天的雕刻。 苏再顺是厦门本地人,今年已经60岁了,孩提时他右手不慎摔伤,做活全靠左手。靠着灵巧的左手,没有老师教,自己揣摩出一手木雕好手艺。苏再顺曾是刻章的个体户,刻了十几年。1997年,苏再顺搬到浦南新村,便放弃了工作闲居在家。手艺在身,闲来无事,他便在家中搞起雕刻创作。苏再顺靠着自我摸索,敲出了第一件作品,算是无师自通。
    • 说起苏再顺的雕刻之路,不得不提的就是苏家的“镇宅之宝”铜板雕《清明上河图》,人物精细入微,树枝细若发丝,屋檐上的竹披纹理毕现......立体而丰富,可谓栩栩如生。2013年,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展上,苏再顺的铜板雕《清明上河图》第一次公开展示。 凭借着一把锤子、一个凿子、一只放大镜,苏再顺在仅有0.2厘米的铜板上再现《清明上河图》的风采。要将550多个人物,50、60匹牛、马、骡、驴等牲畜的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前前后后花费了近三年时间才完成。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是雕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苏再顺说,雕刻核桃的刻刀比较小,市面上也比较少,因此,雕刻用的刀具都是他自己制作打磨的,选用质地较为坚硬的黑铁进行打造。苏再顺表示,并不是每一次雕刻前都要磨刀,过于频繁地磨刀容易改变刻刀刀尖的角度,不利于雕刻。 苏再顺指着一旁的一台机器表示,这可是他的忠实伙伴,都是靠着它才能打磨出适合的刻刀。
    • 苏再顺拿起近期他正在雕刻的核桃,核桃上刻着《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路遇白骨精的故事。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白骨精跃然于核桃上,不管是人物的姿态或者表情,亦或者是白骨精手上挽着的篮子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苏再顺说,这是他又一次新到尝试,从去年12月至今,他已陆续完成了三个核桃共六面的人物雕刻。去年12月开始,苏再顺尝试在狮子头核桃上雕刻《西游记》人物。用于雕刻的狮子头核桃是文玩核桃中的珍品。所谓狮子头,是根据核桃的形状命名的,若把狮子头核桃倒过来看,纹路犹如旧时衙门前石狮子的鬃毛,故而得名。
    • 着手雕刻之前,苏再顺都要盯着核桃上的纹路看很久。苏再顺说,看得眼睛都花了,大致的构图也就成形了。苏再顺都会先用电动刻刀在核桃上勾勒出人物的大致轮廓,然后再用小刻刀对细节进行雕刻。用电动刻刀打磨核桃后,苏再顺都会拿起刷子将核桃粉末扫去,以防影响后续的雕刻。 苏再顺说,自己从小就不会画画,每次雕刻前,他都没有在画纸上先绘制草稿,而是将图案印刻在脑海里,再进行雕刻。雕刻的时候,只能先确定脸部、身体和手部,脚部有时很难找到纹路,要先雕出其他部位后再决定怎么雕刻脚,实在没有合适的位置,就利用树木、枝叶、石头稍微遮挡。所以,完工后的每一面,也可以当成一幅山水画来欣赏。
    • 刻了一会,苏再顺总要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拍照。苏再顺说,他已年近花甲,雕刻时常常要戴上老花镜,还要借助放大镜。即使是这样,对于一些人物的细部处理仍观察得比较清晰和全面,借助手机,能够尽可能地将一些细节进行放大,更好地观察人物的比例。
    • 由于核桃的特殊性,每个动作雕刻都要依靠想象,没有现成的图片可供参考。苏再顺总是要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看86版电视剧《西游记》,仔细观察人物的衣着服饰、兵器及相互之间的位置等。苏再顺说,如今,只要看到剧集,他都能够辨认出其中人物的区别。比如今天看的这一集,猪八戒手上的耙子就和前几集不是同一个了,唐僧也换了一个演员。如此细微地观察,也让苏再顺在雕刻的时候能够更有底气。
    • 记者在苏再顺的成列柜里看到了一个用普通核桃雕刻的十八罗汉。苏再顺说,一般都会选用狮子头核桃进行雕刻,因为普通核桃质地比较软,一个失误可能就把整个作品毁了。在核桃上,有的罗汉咧嘴微笑,有的罗汉低眉信手,有的罗汉怒目而视......一个个栩栩如生。
    • 午休后,苏再顺再次回到工作台前,继续早上未完成的雕刻。 谈起自己每一次的尝试和创新,苏再顺的言语里透露着自豪。去年,即将年满60岁的苏再顺耗时近两年,完成了在每个直径约4厘米的橄榄核雕刻水浒108将的壮举。之前,他还完成用橄榄核雕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题材,颇具收藏价值。
    • 在苏再顺的陈列柜里,还有很多他此前制作的蛋雕,有的甚至是镂空的。如今,对于蛋雕,苏再顺可谓是信手拈来。白鹭女神、海沧大桥、郑成功像、日光岩......在苏再顺的刀下,厦门的几大美景跃然于小小的鸡蛋壳之上。苏再顺说,要想鸡蛋不碎,秘诀在于握紧刻刀,这样用力才能均匀,不能忽轻忽重。
    • 谈起雕刻的宝贝,老苏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这些用桃核雕成的罗汉,每一个都要花三四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每个罗汉的表情和动作都各不相同。虽然雕刻作品并不能给苏再顺带来经济利益,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钟爱的这门艺术。
    • 如今,苏再顺每天都要坐在工作台前7、8个小时,除了吃饭和午休,常常要做到晚上,才会放下手中的刻刀。这两年,他的视力比以前下降了许多。老苏希望,能够趁着自己还能够雕刻的时候,多做一些精品出来。接下来,他还打算继续雕刻《西游记》系列人物。望着自己的成品,苏再顺说,“我会一直雕刻下去,能雕多少算多少。”

    本期责任编辑:

    晏凤利、马庆伟、罗维维、沈伟彬

    报料电话: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