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绣非遗传承人

    人物:谢丽瑜

    身份:厦门珠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时间:2018年3月22日

    30多年前,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传统手工工艺——厦门珠绣风靡海外,然而随着厦门珠绣拖鞋厂的停产,珠绣人才逐渐流失,这门手艺也鲜有人问津,濒临失传。2007年,厦门珠绣被认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作为这个项目的非遗传承人,谢丽瑜将厦门珠绣艺术重新带回到大众视野。
    • 一大早,谢丽瑜就来到了位于繁荣广场附近的厦门珠绣门店,这里不仅是她自己的工作室,也是珠绣这项手工技艺传承和学习的场所。谢丽瑜,厦门鼓浪屿人,非物质物化遗产中国省级项目——厦门珠绣传承人。 2007年,厦门珠绣被确认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将这濒临失传的技艺传承下去,作为传承人,谢丽瑜召集了十多年前一起在厦门珠绣拖鞋厂工作的“姐妹们”,重拾珠绣技艺,寻找这项传统手艺的接班人。2008年3月8日,谢丽瑜团队的第一幅厦门珠绣作品面世了。
    • 刚到办公室,谢丽瑜就立马检查珠绣师傅和徒弟们的作品完成情况,并与他们沟通刺绣的技艺,这是她每天都要做的事,不管多忙都这样。可以说,谢丽瑜是一名严师,徒弟们选用珠片的颜色有些许差异,她都精准地一一指出。如今,谢丽瑜的工作室内已有三名专职徒弟。她说,过段时间还要再收几名徒弟,让更多的人来传承这门技艺。 珠绣起源于唐朝,鼎盛于明清时期,解放后工艺逐渐失传。厦门珠绣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运用串绣、粒绣、平绣等传统手法,将五彩缤纷的玻璃珠子、电光胶片和丝绒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
    • 安排好徒弟和珠绣师傅们的工作后,谢丽瑜也开始了自己的珠绣设计和制作。每当在制作珠绣之前,谢丽瑜总会先在画板上进行打底。 谈及自己当年的学艺,谢丽瑜很谦虚,和所有人一样,她经历过从无到有的阶段。1974年,年仅17岁的谢丽瑜来到了厦门皮件鞋帽厂当学徒,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了珠绣设计。当时,对珠绣完全零基础的她,从绘画、刺绣开始学起,经过1年多的努力,终于能够独当一面。令人惊喜的是,谢丽瑜的设计得到了客商的肯定,她更是打败了众多美术高手,成为了当时厦门珠绣拖鞋厂(原厦门皮件鞋帽厂珠绣拖鞋部扩大独立成厂)自有商标“水晶”牌的设计者。但她并不满足,没有专业系统地学过珠绣设计的谢丽瑜,开始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白加黑”生活。
    • 除了在纸上打稿,谢丽瑜也会直接在丝绒布上作画。 1978年,全国第一批大学生即将就读,厦门工艺美院最后一届留校工农兵学员需要重新回炉。当时,这个班请了很多德高望重的业内教师给他们补课,谢丽瑜幸运地插班到他们中间跟班学习一年半。谢丽瑜说,自己是班级里资质最差的一个,甚至连油彩和水彩都分不清楚。然而这个机会,让她格外地感恩,自然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倍地努力。进修期间,谢丽瑜一边参加课程培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厂里的设计任务,特别是广交会和秋交会的时候,还要绘制百余幅作品代表厂里参赛。
    • 一幅珠绣作品的好坏,除了与设计和刺绣技巧有关,珠片的配色也是至关重要的。谢丽瑜拿起一幅未完成的作品,到材料架前进行选材,仔细地对比着颜色,反复确认后才将珠片拿到工作台上继续绣制。 1977年,谢丽瑜设计的一款珠绣儿童拖鞋被意大利客商看中,珠绣拖鞋厂从而获得大量订单。谢丽瑜说,上个世纪80年代,厦门珠绣拖鞋厂生产的“水晶”牌珠绣拖鞋畅销海外50多个国家。当时的厦门珠绣,不仅是厦门外贸出口的拳头产品,更是厦门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 这是一幅鼓浪屿建筑的珠绣作品,将针依次穿过珠片和绒布,迅速而流畅。 随着厦门珠绣拖鞋厂的停产,厦门珠绣人才逐渐流失,这门手艺也鲜有人问津,几乎要淹没在人海中,濒临失传。谢丽瑜从厂里离职后,依旧放不下那份对珠绣文化的热爱,2008年,即将退休的谢丽瑜在朋友在鼓励下,拿着自己的绘画作品参赛,市领导为她颁奖时,听说其是当时厦门珠绣拖鞋厂的设计师,立马为她加油鼓劲,希望她能够承担起非遗传承人的责任。
    • 绣上一会,谢丽瑜总会让自己休息一下,穿插做些其他的工作。趁着空档,谢丽瑜来到了一楼门店与店员进行交流,沟通如何更好地向客人介绍珠绣艺术。 谢丽瑜说,珠绣是一门手艺活,不能盲目追求速度,而是要讲究质量。一幅珠绣挂图,仅设计画稿就需要至少一个星期,两名师傅共同绣制,又要耗时将近一个月,为保证画面的效果和艺术性,一幅挂图最多要用到数十种颜色的珠子。
    •   很多人想了解珠绣,对此,谢丽瑜总是热情以待,她不仅会向职员们传递珠绣的知识和技艺,也会亲自向客人进行讲解。 2008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时候,谢丽瑜已临近退休,本打算环游世界,画画自己看到的美景。然而,对珠绣文化的热爱和将技艺传承的责任感,让她扛起了传承人的旗帜,而这一扛就是10年。(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 除了在工作室内教导徒弟外,她还是集美工业学校、厦门理工学院及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的导师及客座教授,不定时地教导学生们珠绣技艺和设计的技巧。 有意思的是,1978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已考上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的谢丽瑜放弃读大学,无奈失去成为一名老师的机会,如今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算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 为了厦门珠绣的技艺传承,谢丽瑜辗转找到了以前在厦门珠绣拖鞋厂一起工作的姐妹们,一起努力让这门传统技艺重新发光发亮,传承珠绣技艺。这其中,杨淑媛、林玉黎、王玉琼三位也被评为了非遗传承人。谢丽瑜表示,这三位老师的刺绣技术有的比她还好,绝对担当得起非遗传承人的重担。 在谢丽瑜以及其他项目传承人共同的努力下,厦门珠绣在消失近20年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了厦门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之一。在保护、传承、发展厦门珠绣的过程中,谢丽瑜应政府部门邀请参与了厦门金砖会晤礼品设计、G20峰会厦门协调会现场展示,部分作品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她的作品《厦门风光》收藏于惠灵顿市政厅。(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 每天,谢丽瑜总会亲手整理珠绣作品,将它们最闪亮的一面展现给世人。细数岁月,十年坚守,只为传统技艺不失传,虽然辛苦,但谢丽瑜和其他非遗传承人们一样,将自己的热爱变成了自己的事业,却始终没有放弃将厦门珠绣“传下去”和“走出去”的决心。

    本期责任编辑:

    晏凤利、马庆伟、罗维维、沈伟彬

    特别鸣谢:扬臻艺术

    报料电话: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