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
视频
“整理术士”
人物:罗布
身份:整理师
时间:2018年1月26日
生活中,你是否遇过这样的情况:衣橱里衣物乱作一团,角落处杂物堆放成山,柜子里沾满灰尘,再不整理,似乎就有种“山洪即将暴发”的感觉,而且你却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其实,这时候,你可以寻求整理师的帮忙。善于空间收纳设计整理的他们,或许就是一场“凌乱”的终结者。
早晨,罗布起床后,便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里是她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房屋的格局很清晰,一边是工作室和会客厅,另一边则是卧室。罗布,一位80后女生,圆框眼镜和灰色衣服是她的标配和标志。在当了六年的咖啡师之后,遵从自己的内心,毅然辞职,成为了一名职业的整理师。
何为整理师?他们会指导客户整理一切需要整理的地方,不仅能够通过整理,让空间变得井井有条;还能根据客户的习惯,制定计划,使有序保持得更为长久。 罗布从摆放整齐的架子上取出一个箱子,规整下日常用品。身为整理师会如何布置自己的家和工作室?很多人都很好奇。整整齐齐是必然的,每一个收纳盒子都发挥着自己的功能,所有相同性质的物品整合在一起,需要时候就无需到处乱找。
很多人都会猜测,身为整理师,罗布家中可能有强大收纳功能的箱子和柜子,可能非常合理地利用空间,然而,在罗布的工作室和卧室内,只有一个感受,怎么能如此之“空”。 作为极简主义者,扔掉不需要的生活物品成为了罗布的生活习惯。她几乎丢掉了房东留下的所有家具,来布置“够用就好,绝不多余”的工作室空间。就连出差所需的东西,罗布也是一切从简。
过两天准备出差学习,时间是一周,罗布要整理7天所需的衣服和洗涮用品。罗布有个习惯,就是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拿出来,然后再分门别类地装起来,达到整理的最佳效果。罗布现场教了我们一个小技巧,所有衣服可以用一个大的收纳袋收在一起,一到酒店就把这个收纳袋拿出来,需要更换衣物的时候,就不用一直开关行李箱。而洗涮用品用一个挂包收纳,直接挂在浴室,要用的时候不用再进进出出。
整理完行李,罗布的工作手机响了,一位需要整理服务的客户向他发起了对话。为了帮助客户达到目标,每次上门整理前,罗布都必须做足“功课”:客户为什么想整理空间?物品的主要使用者是谁,又有哪些喜好、习惯?有了这些了解,她的后续工作才能顺利展开。除了收东西、扫灰尘之外,有时候整理还需要专业的知识,整理师便是这样的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像保洁阿姨一样。
罗布每天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要求,有人希望“在厨房里办公”,有人希望“地面空无一物”,更有人希望“人生被拯救”。每次整理之前,她都要和客户做好充分沟通,了解需求,然后把所有东西全部搬出来,做好取舍,然后才能进行合理合适的整理。有意思的是,她有时候甚至成为客户的家具组装师。不过,并非所有的顾客罗布都会接受,她希望顾客是真的想要改变现状,而不是只一次性地打扫好眼前杂乱的环境。所以那些不认同她的理念,却又要运用她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忙做家政事务的人,她一般不会接活。
之前有位客户是这样的情况,原来一个花艺工作室空间由多人共同使用,现在由一人单独经营,这意味着老旧物件、产品要有所取舍,整理后的各方面配置要便利一人使用。在了解了工作室经营状况和使用者习惯后,罗布将整理目标设定为:打造一个人能“玩转”的空间,主人根据产品生产需求、物品用途对东西进行分类、取舍和放置。在长达24小时的整理后,工作室内共清出了10多箱废弃物,其中,不乏堆放已久的包装材料。罗布把放在箱子里的货品转移到架子上,有多少库存,一目了然,一个人上货、补货也方便,除此之外,空间区域划分也更加明晰,一眼望去,所有东西清爽整洁。从业一年多以来,罗布已服务了30多名客户,累计了500小时的整理服务时间。
罗布说,她对整理有种天生的喜好,三四岁时,母亲带她去姥姥姥爷家,她都会主动跑去收拾抽屉,整理这件事打小就让她由衷地感到开心。而自己真正有意识地去接触整理这个职业,是在2013年时读到日本整理师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的操作性极强,对她有着很大的启发。2013年4月份,罗布开始在新浪微博上开设“整理術士”,更新自己对整理的体悟,并分享她认为美好的事物,慢慢地,有粉丝和朋友开始找她做有偿整理。直到2016年,她辞掉咖啡馆的工作,全职当整理师。
除了提供整理服务,罗布还会定期地举办线下分享会,分享她在整理方面的一些心得,传达生活美学的理念。罗布说,其实教人整理就是教人学会“断舍离”,本质就是“活在当下”,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简单。曾经有一位北京的客户,由于职业和喜好的原因,服装储备非常多,最多时候有100多条裙子,而且和自己孩子的衣服全部混在一起放。当她来寻求罗布帮忙时,罗布就提到日本人山下英子的著名概念——“断舍离”,那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东西和脱离对物品的执著。在罗布的指导下,那位客户舍弃了三分之一的衣服,将自己和小孩的衣物分隔,整个衣柜焕然一新。
空暇时间,罗布会和自己的搭档一起看书、喝咖啡,互相交流在整理方面的想法,她们谈的有时候不是技巧,而是面对客户时的心理分析。当了整理师后,除了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之外,她们也会看一些心理学和设计类的书籍,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整理方法。或许,很多人将整理想得很容易,但事实并非如此,前来咨询整理的人并不是单纯地为整理而来,而是或多或少有生活上的问题,这也是罗布学习心理学的原因。在前期咨询阶段,罗布都会当客人的垃圾桶,倾听他们的诉求。
应我们要求,罗布分享了一些叠衣服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立式口袋收纳法。基本原则:把衣物用手熨平,将其叠成长条矩形,再进行三折法,叠成一本“书”,这样折起来的衣服可以立着放在抽屉里,既方便取用,又节省空间。很多人会问,整理师有没有什么专门的整理技巧?罗布的回答是没有。“因为每个人的家具不一样,收纳容器不一样,所期待的效果也不一样,这些不一样所形成的方案,无法通用到每一个人。”
对于整理,罗布有很多的想法,例如和设计师合作,设计出合适的衣橱,而不像市面上的衣橱那样“反人类”;又如希望将业务开展到对公司的层面,为更多有需要的公司提供可行的整理方案等等。罗布常说,“整理是自己的事,是与自己对话的一种有效形式”,也许这很好地解释了整理的意义。在她看来,整洁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只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罢了。
刷新
暂停刷新
本期责任编辑:
晏凤利、马庆伟、刘学佳、黄伟斌、金肖
报料电话:
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往期回顾
更多>>
第二百五十九期
"步道管家"守护游客安全
第二百五十八期
笔迹学专家以字育人
第二百五十七期
闽菜大师让闽菜"走出去"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