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高空车神”

人物:吴文峰

身份:桥吊司机

时间:2017年6月23日

当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厦门港海润码头依然灯火通明。在40多米高空桥吊司机室里,桥吊司机们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巨型桥吊,将巨轮上和码头上的集装箱,一个个安全吊起、卸下。这是一群日日夜夜奋斗在港口上空的“高空车神”,吴文峰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 早上8点,厦门港海润码头早已是热闹繁忙,机器的轰鸣声阵阵传来,桥吊司机吴文峰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在更衣室,吴文峰换上工作服和反光背心,做好上桥吊的准备。 吴文峰,厦门本地人,海润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一名桥吊司机,从技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吴文峰已经在桥吊领域深耕了18年,成为影响集装箱吞吐速度的关键人物。
  • 来到候工室,吴文峰认真查看了今天的工作计划,了解靠泊船只的情况和作业船图。他还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打开微信,看看司机班长群组里有什么最新的安排和通知。
  • 此时,班组的其他成员们也陆续进入候工室,吴文峰召集他们围坐成一圈,开了个简短的工前会。作为班长,吴文峰把今天工班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逐一进行讲解,司机们专心致志地听着。
  • 海润码头对于人员进出的管理很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必须出示证件,身着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才能进到港区。吴文峰掏出门禁卡,刷卡进入,然后乘坐场内的通勤车,前往作业区域。
  • 来到作业区域,厦门港海润码头的8台桥吊一线排开,就像是沿海列队站立的“钢铁侠”,十分壮观。在爬上长长的台阶前,吴文峰不忘叮嘱我们:“要注意安全,扶手抓牢,开始爬就收好相机,不要拍了!”
  •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我们跟随吴文峰坐电梯上到桥吊的三层,这里已是40多米的高空,一边是成堆成堆的集装箱,一边是巨大的货轮和辽阔的大海,桥吊司机的工作都是在这个高度完成的。
  • 海风阵阵吹来,吴文峰走过狭长的廊桥,准备进入桥吊驾驶室。我们跟在后面都小心翼翼的,看着他如履平地、大步流星的样子,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18年前,从技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吴文峰第一次踏上码头的土地。一仰头,看到这个高高在上的桥吊驾驶室,有点儿“高不可攀”。“那么高,怎么弄?”当时的他心里直打鼓。
  • 这个驾驶室,仅有5平米左右,布满了各种仪器和按钮,再容纳下我们,就十分拥挤。驾驶室的三面全是玻璃,显得很通透,视野也很开阔,往前看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往两侧看则是其他桥吊忙碌吊装之景。跟楼房的高不一样,让人有种站在钢铁巨人的身上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可是海景驾驶室,在驾驶室内算是五星级的了。”吴文峰开玩笑地说。
  • 我们鼓起勇气,走到司机驾驶位,脚下透明的玻璃薄板和细细的防护铁条,就让人一阵晕眩,两腿发软。吴文峰让我们放心,这玻璃和铁条都是十分牢固的。 在狭窄的驾驶室里,桥吊司机要从45米左右的高空低头观察船只和地面情况,一直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新人就很容易头晕目眩。据吴文峰介绍,有的新司机一天吐两次,早饭后一次,午饭后一次,一周后才渐渐地适应了。
  • 在调试确认桥吊设备一切正常后,伴随着地面指挥员发出的指令,吴文峰开始了桥吊卸船工作。靠泊在海润码头的这艘商船三井贾福林号轮,要在下午六点前完成3806个集装箱的装卸任务,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 吴文峰靠着手中的操作杆和按钮,仅凭肉眼,就要操控10吨重的吊具,将4个旋锁插入每个约3平方厘米的锁孔,从高空看脚下的集装箱估计只有一个手指头那么长,要去“抓”那四个锁孔,可都只是小黑点。18岁年前刚上岗时,他以为桥吊司机就是过来过去“吊箱子”、“放箱子”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之后,发现不同船型、不同风力、不同桥吊,操作起来都有差别,得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 “集装箱是否已经解锁?”“现在是否可以起吊”吴文峰用对讲机与船上及地面的工作人员联系。在起吊过程中,他要聚精会神地盯着透明玻璃下方集装箱的升与降,还要听着对讲机里其他工作人员的指令,快速找到集装箱起放的准确位置“到距离车辆或船上其他箱体2米的高度就要减速了。”吴文峰介绍,刚刚起吊30多厘米的时候就要停顿一下,确认锁扣已经打开后再继续起吊。
  • 走出驾驶室,从外面看驾驶室在桥吊的轨道上来回滑动,4组钢缆拉着吊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完美弧线,平平稳稳地“穿”到集装箱上方四个角的锁孔上,这是机械操控出来的“精准之美"。
  • 吴文峰的工作看似简单机械,但对操作的要求极高,必须将安全永远摆在第一位。“一定要保持聚精会神,再枯燥、再困也不能出错。”吴文峰说,“如果操作失误、箱子在半空中掉落,货损、伤人,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吴文峰嘴上一直说“熟能生巧”,但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是干好这项工作的基础条件。长年下来,因为都是一直低头观察操作,码头桥吊司机最常见落下颈椎和腰椎的毛病,腰疼颈椎疼成了家常便饭,但大家都在坚持着。
  • 和所有桥吊司机一样,吴文峰并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一旦遇到巨型船舶靠岸装卸,加班加点、连续作战更是家常便饭。厦门港货物吞吐量屡创新高的背后,正是有这样一群敢于担当、敢于吃苦的桥吊司机们在默默奉献着。一吊一放,不断重复的两个简单动作,却操纵着集装箱内价值数十万元甚至数千万元货物的命运;而在狭小驾驶室里低头苦干了18年的吴文峰,更是见证了厦门港的发展与巨变。他和同事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把效率更提高上去,为企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打响厦门港世界前16强的国际声誉。

本期责任编辑:

晏凤利、马庆伟、刘学佳、黄伟斌、金肖

鸣谢单位: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

报料电话: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