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坚守的“兰台人”

人物:甘冬生

身份:档案库房管理员

时间:2016年11月25日

“青灯黄卷,皓首穷经”,曾有人这样形容档案工作的枯燥与平淡。然而,接触过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后,他们的低调与认真会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面对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这群“兰台人”选择的是默默坚守,厦门市档案馆的甘冬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 早上8点,甘冬生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整理近期的文件和通知。甘冬生,2009年从部队转业,进入厦门市档案馆工作,是保管利用处的一名档案库房管理员,负责民国时期的馆藏档案。他管理着二楼整层库房,共计1000个档案柜,4.5万余卷档案。
  • 整理完文件,甘冬生到单位的打卡处签到,领取库房的门卡,这是每天要进入库房之前都要做的事情。根据库房的管理规定,管理员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才能进入库房,一个是门卡,另一个则是自己的指纹。
  • 甘冬生换上白大褂,带上白手套,刷卡刷指纹后,进入档案库房。档案库房是档案馆的核心重地,几乎所有的档案资料,都保存在库房内。在总建筑面积为3353平方米的厦门市档案馆里,档案库房面积占1200平方米,分布于一楼、二楼、三楼,每层配有一名管理员。这里戒备森严,24小时有人值守。平日里,不是专门的管理人员,其他人是一律禁止进入档案库房,包括档案馆里的其他工作人员。据了解,档案馆常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节假日“四级保障”值班制度,每一次台风来临,无论其大小,都严阵以待。
  • 库房里挂有一个温度湿度表,上面记录的是库房里的温度和湿度。库房温度常年控制在14℃至24℃之间,湿度保持在45%至60%之间,全部由控制室里的电脑控制。“这些档案,比人过得都讲究。”甘冬生看了看温湿度表,确认今天库房一切正常。
  • 档案馆规定,所有档案每五年要进行一次大检查,甘冬生从档案柜里搬出一箱档案,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由于设计要求,库房只有朝内的一面才有窗户,还是设在走廊过道上,库房里面的空气并不对流,很闷,这样的环境其实对身体是有害的。甘冬生告诉我们,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要是感冒了,一般没有半个月都是好不了的。
  • 甘冬生用推车将档案运到过渡间,小心翼翼地一本一本翻开检查。今天检查的是建国前厦门法院的一些文书,甘冬生说,这些档案都有自己的编号,按照年代、全宗、目录、案卷号的顺序排列,这样方便查找。而对哪方面的档案,是什么编号,放在什么位置,甘冬生早已熟记于心。去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市里要搞宣传,来档案馆里查找相关资料,他还帮忙找出了数十张日寇侵略厦门以及胡里山兵营的珍贵照片。
  • 根据规定,如果档案被发现有残缺破损的情况,就要送裱糊室进行修复,并且出入库房时必须登记。甘冬生找挑出一些稍有破损的档案,进行归档,然后填写档案裱糊出入登记表,准备送往裱糊室。目前,厦门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分为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以纸质载体为主,穿越历史时空400多年,是厦门历史的真实记录,同时还存有录音、录像、影片、照片、光盘等其他载体的档案,加起来有30余万卷(件)。
  • 甘冬生和同事一起清点裱糊档案的数量,签字后进行交接。在甘冬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观摩了裱糊的过程。只见他的同事们把破损的民国时期档案一张张轻放在塑料垫上,用浸润在手工调制浆糊里的刷子刷一遍,拿着镊子等小工具对着纸张“动手术”,一捏一刷,反复数遍,直到纸张完全附着在塑料垫上且没有产生一点气泡。之后,她们还会将白宣纸裱贴上去,等完全晾干,再进行修补。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凝聚的却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沉甸甸的责任。
  • 馆藏的一些民国时期档案,由于历史比较久远和依靠查阅原件的传统方式,已不同程度地存在受损现象,数字化处理无疑是对它们更好的保护。此外,数字化还能防止部分档案篡改行为,也能提高调阅办公效率。在厦门市档案馆的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数十位工作人员正忙着通过打字、扫描、数码相机等方式进行电子转化,让档案留存的时间更为久远。甘冬生与同事核对送卷的数量,他说,每次都会送来250卷左右,一般要装满5个箩筐。
  • 档案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仅靠人防是远远不够的,档案馆还引进了一些消防设施。在走往现行利用中心的路上,甘冬生和我们聊起了档案馆的消防问题。甘冬生指着几根管道,介绍道,这是七氟丙烷管道,接到每一个库房,一旦自动消防报警系统被触发,气体灭火系统将马上发生作用。据了解,档案馆的外墙上方是高压电网,馆内监控探头也多达60多个,确保安防“无死角”。
  • 来到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甘冬生与同事清点交接送回来的档案数量,避免出现漏缺的现象,同时还要确认档案的编码是否正确,最后签字确认。
  • 刚清点结束,甘冬生接到了调阅室打来的电话,让他过去协助调阅。原来是有市民想要调阅档案资料,这就必须由甘冬生从茫茫档案中找出来。
  • 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甘冬生就找到相应的档案,交给调阅的同事。同事夸他效率很高,他腼腆地笑着回应:“经常接触这些档案,熟悉得很呢。”市民前往档案馆调阅资料是常有的事。之前曾有一位老先生,为了查明一套房产的归属问题,从之前的旧馆到现在的档案馆,前前后后一共来了三四十次,最终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资料。为此,他还专门给档案馆送来了锦旗,以表示感谢。
  • 就像人生病进医院要先做检查一样,交接档案要进入库房保存之前,一定要经过彻底的消毒。甘冬生将清点过的档案运到消毒室,250卷档案全部放入真空充氮除虫灭菌装置。据他介绍,消毒的过程首先要把档案装进机器里,然后抽真空,保持72小时,再加入纯氮加压,保持12个小时,通过真空挤压和加氮高压使菌虫爆裂,加上氮气稀释空气中的氧分子,令菌虫缺氧而死。有这两层的功效,基本上可以100%杀菌除虫。
  • 甘冬生将消毒好的另一批档案按照编号位置重新放回,并认真检查核对,确保档案资料完好,数量无误。值得一提的是,强台风“莫兰蒂”挟狂风暴雨来袭时,厦门市档案馆平安挺过难关,保管的档案资料无一受损,文件档案和信息数据全部都安然无恙。
  •   在忙完手头上的事情,甘冬生都会做下卫生工作,擦擦档案柜,拖拖地板……。据他介绍,档案馆的库房严格执行档案管理的“八防”,即防火、防盗、防虫、防霉、防水、防光、防尘、防有害气体。进入档案馆工作7年来,甘冬生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整理档案、编写全宗、抢救历史档案、防虫蛀、打扫卫生,繁琐而又枯燥的工作,日复一日,甘冬生始终爱岗如家,乐于奉献,被单位同事视为档案管理的模范。

本期责任编辑:

晏凤利、马庆伟、刘学佳、黄伟斌

鸣谢单位:厦门市档案馆

报料电话: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