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追求禅意的花艺培训师
人物:王德成
身份:枯山花道创始人,插花师、花艺培训师
时间:2025年2月19日
身着一身禅衣,性格温和,王德成仿佛与世隔绝,他的身影看起来似乎与花草并没有关联。然而禅衣这一传统服饰,成为了他艺术追求的象征,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正是这份看似的疏离,让他在花道艺术世界里,找到了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
【从小喜爱花草 踏上花艺之路】。“你从小喜欢到大山里挖花草、种花,不如就去花店找份工作吧!”叔叔对他说。于是,2000年起,王德成进入花店行业,前后做过送货员、学徒、花艺师。后来,王德成进入一家品牌连锁的花店。“当时的老板比较有远见,给我们这些店员做职业规划,让我们参与培训,掌握更多的技能。”王德成说,“经常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我的花艺技术在那里也得到了成长。”2011年,在厦门举办的秋季“佛事用品茶博会”展览上,他看到展馆里的中国台湾中华花艺作品展,舞台上的茶道、花道、香道表演,在他的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插花”、“花道”这两个词,就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创立枯山花道 倡导禅性自然】在第二年的佛事展上,潮汕地区的客户看了展位的布景装饰,主动找上门,让他传授插花的技艺。这件事情也让王德成有了新启发,从此有了进军花艺培训行业的念头。王德成说,“我一直希望爱花之人学习插花可以不要花很多钱去学习,也不用买很贵的花来创作。就像别人觉得没有用的枯木、树皮,都可以通过创作去呈现它的美,这不是更好吗?”2014年,学习花艺14年的王德成,因为这样的初衷,创立了枯山花道,主张以陶、石、木、竹为核心材料,倡导禅性、自然、贴近生活的乡土文化,把失去生命的干花、枯荷、粗陶、烂石、朽木、破竹等材料融入插花,再次焕发出生命意义,让陈设出的鲜花尽可能长时间放置,讲求自然、本真、禅韵。
【追求“朴”境审美 传承国学文化】在对传统插花和国学文化的领悟中,王德成对“枯山花道”的艺术思想是这样阐述的:“枯”,代表着枯木长青、山峦峻伟,植根于道家文化阴阳理论,追求枯荣相生的独特意境。“山”,则寓意为“仁者乐山”。这是一种独特的造型手法,在花丛中穿插些许“石材”等自然元素,反衬出鲜花的娇嫩和美好,枯荣之间犹如素描的明暗交界线,让观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在未来的日子里,王德成希望继续致力于花艺事业,为传承和创新花艺之美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希望将插花艺术带入校园,让学习园林艺术的高校学生掌握这门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尽管如今的线上课程越来越受欢迎,但王德成强调,花艺培训更讲究沟通交流,这是线上无法完全实现的,他也希望自己的培训课程更多地转向线下。
刷新
暂停刷新
本期责任编辑:
赖旭华、马庆伟、连芊、廖文焱
报料电话:
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往期回顾
更多>>
第三百七十八期
机场急救医师
第三百七十七期
厦航空厨送美味"上天"
第三百七十六期
“花”样经理人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