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伐稳健、姿态优雅、自信而坚定,在蔡艺卓的身上,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他对美发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让人不禁对他所创造的美发奇迹充满期待。
蔡艺卓出生在广东茂名的一个小镇,当年父亲给他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能掌握一门手艺,“薄艺在身,手艺卓越,走遍天下”。
10岁时,蔡艺卓第一次和理发结缘。那时间,家里有个亲戚是剃头师傅,村里大人小孩的头发都是他理的,蔡艺卓经常会跑去看他理发。
蔡艺卓还记得,那时候的剃头师傅用的都是手推剪,时常会卡头发,师傅手一抬,小孩就疼得哇哇叫,因此村里很多孩子一听到理发很排斥,都不愿意理发。那时候,还在读小学的蔡艺卓,便萌生了学理发的想法,并立下志向要做一个“不会弄疼人的剃头师傅”。
12岁起,每到放学后的闲暇,蔡艺卓就跟着剃头师傅学习技艺。他上手很快,也有了自己第一批的“客人”,时常免费给同学理发。而经过多次实践后,他理发技术越来越成熟,手艺逐渐得到师傅的认可。
年轻的蔡艺卓搬过砖,做过木工,但他渐渐发现,自己最爱的是理发。改革开放初期,他揣着家里给的几百元钱,到广州、香港学习美发技艺。至今他还记得当学徒的日子,其中一家店的店名叫“麒麟”。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广东和香港的美发行业声名远扬,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各种新颖的发型设计和美发技术不断涌现,吸引了众多关注。
1986年,厦门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正是求贤若渴,在全国招引各路人才。相关引才部门找到了已在广州掌握娴熟理发手艺的蔡艺卓,他回忆道,当时负责人告诉他,可以先来工作一个月,如果不喜欢,就当来厦门旅游,回去的船票可以报销。
于是,19岁的蔡艺卓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广州出发,一路摇曳飘荡,坐了24小时的客船来到了厦门。
“那时候,我就能感受到厦门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也感受到了厦门人的热情和友善,大家对我这个操着‘广普’口音的外地人很欢迎。”蔡艺卓说,没有想的到是,本以为这一趟只是试一试,却让他有了留下奋斗的想法,甚至还在厦门扎下了根。
也许是广东人敢为人先的商业基因,让蔡艺卓在厦门开启了“开挂”人生。
蔡艺卓还记得,他在升平路开的第一家理发店,取名“广州美业”,虽然只是一家小小的理发店,却让他很快拥有一群“粉丝”。那时候,香港的潮流发型很受内地顾客喜欢,在香港学过技艺的蔡艺卓很受欢迎,很多人慕名而来,点名要让他来理。
“厦门人在追逐时尚潮流上一点不落人后,女士的高刘海和大波浪、男士的三七分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发型,在大街上都有看得到。”蔡艺卓坦言,正是这座城市的包容大气,人们追求创新、时尚的热情,让他决定在这里好好干一番事业。
短短几年,蔡艺卓便在厦门开起多家连锁店。随后的二三十年,他的“名姿”理发店名气越来越大,更是走出厦门。他在福建开设了第一家美发培训学校,吸引不少全国各地美发同行组团来厦学习美发技术、美发连锁经营管理。不仅如此,他还开办工厂生产美发产品,创办出专业美发品牌“欧芭oba”。
“那个年代,国内的美发品牌极少,许多人还常用肥皂、洗衣粉洗头,这让我想要创建一款民族品牌洗护产品。”蔡艺卓说,要打造出一款本土的专业洗护产品并不容易,公司花了三四年进行不断尝试,最终才打磨出比较满意的产品。而如今,欧芭品牌拥有300多项专利,已成长为国内头部专业美发品牌。
如今,蔡艺卓创立的欧芭集团下属机构包括15家名姿美发连锁店、2个专业线产品(欧芭与欢黎柔润号)、6所名姿美发学院、2个日化线产品(欧芭印象与BSL宝诗路),且拥有100多家产品代理商,10多家直营分公司,5家产品供应商,10000多家专用专卖专业线美发形象店,5000多家专卖日化线化妆品形象店,集化妆品研发销售、美发专业技术教育、高档专业美发连锁、国际美发交流平台四维于一体,市场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旗下各品牌、技术、服务、产品等在国际美发界与消费者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美发业的标杆企业。
尽管生意越做越大,在美容美发行业建树颇丰,蔡艺卓依然给自己规定:定期给顾客理发,学习最新技术,创新发型设计,创造自己的作品。他始终记得,小时候父亲对他说的话,“吃饭的手艺永远都不能丢”。
蔡艺卓一直很推崇道家思想“道、法、术、器”,他说,只有深刻理解并把握这四个字的内涵,才能在经营生意中做到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业30年,蔡艺卓坚持做公益30年,他不仅要做“美的使者”,更想做的是善行善为的“大爱使者”。
“企业的文化是左手做手艺,右手做公益”,蔡艺卓诚恳地表示,在他的理解里,“时尚不是少部分人的专属,还具有普惠和公益属性。”
随着美发事业的成功,蔡艺卓始终不忘初心,将企业与个人的社会责任牢记在心,长期以来都在力所能及地做好事善事。担任了多届厦门市美发美容化妆品行业协会会长,蔡艺卓凝聚协会与企业的力量,积极开展爱心助学、教育扶贫、公益献血、抗疫义剪、捐资捐物等公益慈善活动。
2018年,蔡艺卓在全国发起手艺扶贫活动,在厦门市对口扶贫地区甘肃临夏州精准帮扶,培养一批手艺人,帮助其就业、创业。“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把这些年轻人接到厦门,包机票、包吃住,免费教手艺。”蔡艺卓说,通过手艺扶贫,公司先后共帮扶了60人。此外,蔡艺卓还发起成立欧芭慈善基金,开展百名盲人就业培训计划。
2009年开始,蔡艺卓连续策划举办十届国际沙龙美发节,把国外优秀的人才和最新技艺引进厦门。为践行厦门“产业+会展”战略,2019年该美发节全面升级为世界美发大会,吸引来自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上万行业精英和龙头企业齐聚厦门,在网上创造了1.6亿话题热度。2021年美发大会与法国巴黎高级定制协会合作,带领行业破圈跨界,链接美发产业上中下游生态,近4000名国内外高端美发美容品牌掌门人、服装大师、美发名师齐聚厦门,900多万网友在线参与。
蔡艺卓说:“要让世界看到‘厦门美业’。”如今,世界美发大会每年与全球行业精英相约鹭岛,这个大会也成为厦门一张时尚新名片,助力厦门时尚产业发展。
去年11月,国内首家美发博物馆在厦门开馆,就设在欧芭集团总部,中国美发美容协会美发博物馆研学基地当天同时挂牌。为此,蔡艺卓腾出了总部大厦三层的空间,出资打造这个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
博物馆内,来自各个年代、不同国家地区的,与美发相关的物件,规整摆放。美发博物馆首期展出的5000多件藏品,都是蔡艺卓这30多年来从国内外收集来的。
从理发工具剃刀到掏耳棒,从磨刀石到电风吹……蔡艺卓说,博物馆博物馆的第一件藏品,就是他12岁拜师学艺时,用过的第一套剪发工具。
国内发布征集令,让同行朋友帮忙寻找,到国外跳闸市场“淘宝”……37年来,蔡艺卓通过同行捐赠、付费购买、藏品置换等方式,一共收藏了近40个国家超过100万件的藏品。收集来的藏品一共囤了三个仓库,为此,蔡艺卓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日常的维护。
“收藏这些老物件,可以让更多人看到美发行业的变化与发展,看到工具所承载的时代价值。”在蔡艺卓看来,这是自己为行业想做的也必须做的事。
“我们是手艺人,希望自己的技艺能够代代相传,整个行业能够薪火相传,不仅仅是美发工具,还有很多东西例如当年美发工会的相关章程,对后人也有借鉴作用。”蔡艺卓说,“能够让未来的同行留点美业的历史,为这个行业留下一些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我感觉很有意义。”
附:跟着蔡艺卓,看看美发博物馆都有什么藏品?
1、吹风机
中国第一把吹风机:中国第一把吹风机诞生于1920年的上海,由于当时的金属模具锻造技术不够成熟,所以我国第一把吹风机是由师傅人工将铜皮包裹在马达外部,通过锤子一锤一锤敲打出成吹风机的形状。
中国第一款电发工具:中国第一款电发工具很可能是在20世纪初或中期被引入中国的。在这个时期,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西方文化的传入,电发工具等现代家居用品也逐渐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中国的家用电器工业也开始兴起,一些厂家开始尝试生产电发工具等新型产品。
在充满怀旧气息的美发博物馆内,一把富有年代感的美发椅静静地伫立着,与美发椅相映成趣的是前面的老式梳妆镜,它们仿佛是时光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理发顾客的回忆与故事。
清朝光绪皇帝驾崩,因为皇帝是国体、是龙体,加上清朝对阶层有着明确的发型、发饰管理,皇帝驾崩期间属于国丧,不允许理发,一旦发现轻则罚跪祠堂,重则有判刑入狱。
赖旭华、马庆伟、连芊、廖文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