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妙剪生花推广非遗文化
人物:刘林珍
身份:闽南民间剪纸艺人
时间:2023年3月8日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方寸之间剪出精致秀美的图案,再融入押花、团扇、宫灯等非遗元素,制作成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跨界剪纸文创作品,让剪纸这项世界级非遗从展览馆里走出来、潮起来,焕发新姿。闽台剪纸研学馆馆长、民间剪纸艺人刘林珍就是如此妙剪生花之人,多年来,她融入自己的创作思路,身体力行推广非遗剪纸文化。
早上8点,刘林珍来到闽台剪纸研学馆文化艺术中心传习点。店里摆满了各种精美的剪纸作品,墙上挂着大幅的主题剪纸画框,橱窗上摆着各色剪纸摆件、剪纸团扇等小作品。刘林珍,漳州云霄人,80后,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新闻系。出于兴趣,她从小跟随祖辈学习制作闽南剪纸、纸扎。2005年,刘林珍来厦门一家报社实习,在当年的海峡旅游博览会上遇到剪纸艺术家孔春霞,被她温婉灵动、细腻典雅的剪纸作品深深吸引,于是开始系统地向孔春霞学习剪纸技艺。之后,刘林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剪纸知识、精进技艺,并尝试创作厦门主题作品。她与团队共同设计创作了《鼓浪屿》《白鹭女神》《南熏楼》《人文集美》等厦门主题剪纸作品,并和老师一起创办了闽台剪纸研学馆,致力于非遗剪纸的传习研学与文旅文创的推广。
文化艺术中心剪纸传习点的右侧是一张长方形木桌,刘林珍在桌上摆好了专用剪刀、红纸、胶水刷、花材、压花钳、团扇等用于制作剪纸作品的材料和工具,准备上课。不一会儿,学生们陆续到达教室,有小学生,也有初中生,看到老师摆放在桌子上的两个唯美的剪纸押花团扇成品,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尝试。
为了让剪纸课程更加有益有趣,刘林珍把艺术鉴赏、国学知识与跨界文创融入传统的剪纸技艺教学中。“福建是我国剪纸重镇,其中柘荣剪纸、漳浦剪纸,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俗称世界非遗。在厦门,剪纸去年也入选了市级非遗名录。红红火火的剪纸纹样不仅喜庆热闹,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刘林珍用温柔的语气声情并茂地讲述剪纸的历史典故和常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刘林珍指着墙上的剪纸作品《印象丝绸之路》介绍道,“剪纸艺术最早起源于人类的图腾崇拜,古时举行典礼仪式时作为祈福用。后来成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必备的窗花,还有日常做刺绣的底样。而现在,很多剪纸已经超越了民间技艺的范畴,成为精美的艺术作品。这幅作品就是一带一路的主题剪纸艺术大作,这些飞天、驼队、玄鸟……令人身临其境。”
今年是兔年,红火的兔子剪纸广受民众欢迎,刘林珍紧跟最新潮流,特别设计了今日的兔子剪纸团扇课程。“剪纸是平面镂空艺术,简洁却不简单。底稿只是初步构图,剪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哪里留红哪里留白。”刘林珍解释说,留红留白就是指剪纸的阳剪阴剪。所谓阳剪就是把想要留下的图案保留下来,其他剪除,阴剪反之。“阴剪部分,我们先用剪刀在红纸上钻孔,再沿着孔慢慢剪开。”介绍完基础的剪纸技艺常识后,刘林珍走到到学生中间去具体指导。
“我们给兔子的身上加点锯齿纹,图案就更加灵动;给胸前加个铜钱纹,寓意兔年财源滚滚……”刘林珍说,剪纸是吉祥文化的代表,每个纹样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学生们眼睛紧盯着图案和剪刀,小心翼翼地剪着,生怕乱动把图案剪断了。刘林珍安慰说,“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构图二次创作,即使剪出来的图案和原稿不一样,仍可以调整剪法,来得到不一样却同等美丽的剪纸作品。”
一个小时左右,学生们陆续完成剪纸作品。指导学生完成另一件剪纸作品后,刘林珍拿来各色花材和团扇,指导学生们将押花技艺与剪纸融合,经过合理的构图加载到团扇上,做成好看又实用的跨界非遗文创产品——剪纸押花团扇。刘林珍和学生们拿着成品向镜头展示,并合影留念,记录这次课程的学习成果。
下午两点,刘林珍开始创作福兔剪纸作品,今天她要亲手再做几个福兔剪纸押花团扇,送给即将到访的朋友。剪纸的基本步骤要先构思、起画稿,然后再剪制、揭离、装裱。刘林珍先在白纸上勾勒出兔子的大致轮廓、五官,然后开始从内而外剪,有些细节部分纯靠剪刀游走,没有画稿可依。只见刀口快速游走在纸张上,一连串纹路、样式越来越清晰、丰富。半小时左右,一只可爱生动、福气满满的兔子展现在眼前,寓意对兔年的美好祝福。
今天是妇女节,刘林珍还剪制了一幅《丁香姑娘》,来表达南方女子温婉诗意的浪漫情怀。刀与纸的穿梭翻动间,不到半小时,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女性身影浮现出来,精巧雅致、惟妙惟俏,与妇女节主题分外契合。
2019年下半年,刘林珍跟随孔春霞老师先后参与了金鸡百花电影节礼品设计、最闽台伴手礼评选等一系列文旅文创活动,其中《鼓浪屿》不仅入选当年”最闽台伴手礼“,还被金鸡百花电影节有关方面增选为“厦门礼物”赠送给重要嘉宾。
2020年底,刘林珍与孔春霞及其团队联合万千极美营地成立闽台剪纸研学馆,并以此为依托,在厦门多所中小学,以及老年大学、市图书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等地,目前已举办了上百场非遗剪纸主题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剪纸。这两年多来,刘林珍带领团队致力于两岸青年主题的非遗研学课程定制,例如,根据台湾地区与闽南地区都把菠萝叫做”旺来“的特点,设计富有吉祥寓意的”旺来“剪纸研学图案,根据两岸青年大学生妈祖信俗文化研学营的需要,设计了半天内40人分组共同学习、剪纸、装裱,组合一幅剪纸大作品《妈祖》的课程。未来,刘林珍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开展对外交流,将借厦门窗口走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之雅、非遗剪纸之美。
下午四点多,刘林珍邀请在厦认识的非遗手艺人们来文化艺术中心传习点讨论合作事宜。过去三年的疫情令诸多文旅行业和非遗手艺人举步维艰,今年刘林珍希望能和在厦的纸扎、押花、团扇、宫灯、刺绣、书法、篆刻等非遗手工艺人与创意手工达人抱团合作,共同开发更多非遗研学课程和跨界文旅文创产品,让非遗工艺之美融入现代生活、文旅文创新国潮。
刷新
暂停刷新
本期责任编辑:
赖旭华,沈伟彬,张静莹,李奕佳
鸣谢单位:闽台剪纸研学馆
报料电话:
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往期回顾
更多>>
第三百六十七期
暖心小伙和他的“元气早餐”
第三百六十六期
90后木匠与文创新生代
第三百六十五期
嘉庚文物守护人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