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闽南造像师

人物:王国辉

身份:闽南造像师

时间:2023年3月5日

走进位于集美区的闽南造像传习中心,一座座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的雕塑作品映入眼帘:庄严肃穆的保生大帝、仙风道骨的老子……这些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艺术精品均出自闽南造像师王国辉之手。
  • 上午九点,王国辉来到位于海沧的工作室,准备开始今日的创作。王国辉,70后,泉州德化人,厦门市非遗项目闽南造像工艺传承人。上世纪90年代,王国辉在莆田的一座宫庙偶遇正在塑像的造像师——闽南造像第四代传承人林枫荣,他被这大型的民间塑像技艺深深吸引。1993年起,王国辉跟随陈明良、林枫荣、候金水等多位闽南造像大师学习技艺,并在闽南造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取出一张白纸,王国辉在纸上根据自己的构思绘制人物形象。传统的闽南造像技艺,首先要设计绘图,对人物进行再创造。闽南造像是随着中原文化、艺术和宗教的南移,融入闽南地域文化元素而逐步形成的一门传统造像艺术。自古以来,闽南造像多以历史典故为题材,以塑造儒释道的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多以造型饱满,线条圆润,庄严典雅为特征。由于不同朝代的造像风格略有差异,在动笔之前,王国辉会提前根据客户需求,搜集资料了解人物所在的历史背景,再进行构思设计。
  • 雕塑刀、柳叶刀……王国辉盘点工具,准备根据图纸创作小样。事实上,闽南造像是传统说法,它与雕塑一样,都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不同的是,闽南造像传承了我国古代造像的艺术精华,也融入了闽南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元素。“闽南造像更注重细节,例如,用5-10CM的稻草梗加粘土在木骨架上塑造,塑像完成后,会用漆线对衣袍、帽子等细节之处进行装饰。此外,佛造像的比例也有些许不同,这些细微的差别,正是闽南造像的独特之处。”
  • 立骨是造像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王国辉取出几块长短不一的木栊,根据作品需要钉起骨架。在这个过程中,他尤为注意调整好骨架的比例,以免造像因失去重心而倒塌。王国辉解释,泥塑造像有大小之分,大型造像需搭制骨架。骨架牢固,才能保证泥塑的稳定,上泥后不倾斜,不倒塌。而堆泥后,要使泥塑既不掉泥,又不露架,就要确保所搭骨架要恰到好处,便于操作。
  • 十一点,王国辉开始进行堆泥塑型。传统的堆泥塑型要经过层层附着积累而成。在制作过程中,王国辉抓起一把把泥土堆在骨架上,并用手压紧泥层。每一次堆泥都不能太厚,要为下道工序留有位置。泥塑所用的泥土,并非一般的黄土。它是将干燥的黄土、稻草和棉絮,加上水反复搅拌至均匀放置30至40天,形成粘性好、拉力强的粘土。随着科技的进步,泥塑造像如今大多以玻璃钢、木头、不锈钢、铜等新型材料代替,更为便捷。
  • 闽南造像技艺除了注重造型的完美,也十分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人物面部结构复杂又微妙,面部表情的刻画更是难上加难。在制作的过程中,王国辉会结合人物身份和客户需求,反反复复进行塑造。如何让作品更有神韵?王国辉分享了自己的秘诀——要根据不同人物形象构思造型,表情要细腻、生动、传神,让整体看起来线条流畅,神态平和。“例如,给寺庙塑造大型佛像时,就要抓住这类佛像的特点,耳垂要长至与下巴齐平,营造出一种庄严感。再如,塑造弥勒佛像,脸部要圆润,给人一种慈祥的感觉。”王国辉说。
  • 下午两点,王国辉给此前已经完成的作品喷水保养,防止作品干裂。王国辉坦言,在制作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当属“小样”转换成“大样”这个过程。“我们的作品动辄有十几米高,因此每次创作,我会先根据图纸完成一个小样交付给客户,对方觉得满意,我再根据小样进行等比例放大。而小样的创作过程,其实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各个细节需要反复雕琢,耗费的精力也更多。”
  • 造像在还未上彩前,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瑕疵,这就需要及时进行修补。闲暇时,王国辉看到此前的作品有较大的瑕疵,便爬上脚手架,用原子灰进行修补。一件作品,从画图到泥塑、上彩,往往需要数月的时间。如果作品体积庞大,甚至需要好几年才能完成。在制作过程中,需保持精力集中,要小心翼翼、精精细细地完成每道工序、每个细节,才能打造出精品之作。
  • 四点半,王国辉来到位于集美区的闽南造像传习中心,给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如今,宫庙对闽南造像的需求量减少了,如何让传统文化鲜活起来,成为王国辉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平时,他经常走近中小学课堂,通过启蒙课培养小小爱好者。除此之外,以王国辉为代表的第五代造像师,依托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研究院,创办了闽南造像传习中心,赋予闽南造像不少新工艺和新元素。
  • 从业30年来,王国辉秉承弘扬和传承闽南造像文化的初心,在吸纳中西方传统的优秀文化基础上,融合当代设计理念进行创作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雕塑语言和风格。厦门南普陀的妙堪法师、同安区苏颂纪念馆内的苏颂像、集美工业学院内的嘉庚像……王国辉设计创作出上千件造型力度强、形式构成新、内涵丰富的城市标志性群雕、组雕等。他希望,未来能结合多元主题,将闽南造像融入到现代的艺术和审美中,用传统技艺为时代造新像。
1/10
直播实录
  • 2023-03-05 09:03

      上午九点,王国辉来到位于海沧的工作室,准备开始今日的创作。

      王国辉,70后,泉州德化人,厦门市非遗项目闽南造像工艺传承人。上世纪90年代,王国辉在莆田的一座宫庙偶遇正在塑像的造像师——闽南造像第四代传承人林枫荣,他被这大型的民间塑像技艺深深吸引。1993年起,王国辉跟随陈明良、林枫荣、候金水等多位闽南造像大师学习技艺,并在闽南造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2023-03-05 09:30

      取出一张白纸,王国辉在纸上根据自己的构思绘制人物形象。传统的闽南造像技艺,首先要设计绘图,对人物进行再创造。

      闽南造像是随着中原文化、艺术和宗教的南移,融入闽南地域文化元素而逐步形成的一门传统造像艺术。自古以来,闽南造像多以历史典故为题材,以塑造儒释道的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多以造型饱满,线条圆润,庄严典雅为特征。由于不同朝代的造像风格略有差异,在动笔之前,王国辉会提前根据客户需求,搜集资料了解人物所在的历史背景,再进行构思设计。

  • 2023-03-05 10:04

      雕塑刀、柳叶刀……王国辉盘点工具,准备根据图纸创作小样。

      事实上,闽南造像是传统说法,它与雕塑一样,都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不同的是,闽南造像传承了我国古代造像的艺术精华,也融入了闽南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元素。“闽南造像更注重细节,例如,用5-10CM的稻草梗加粘土在木骨架上塑造,塑像完成后,会用漆线对衣袍、帽子等细节之处进行装饰。此外,佛造像的比例也有些许不同,这些细微的差别,正是闽南造像的独特之处。”

  • 2023-03-05 10:48

      立骨是造像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王国辉取出几块长短不一的木栊,根据作品需要钉起骨架。在这个过程中,他尤为注意调整好骨架的比例,以免造像因失去重心而倒塌。

      王国辉解释,泥塑造像有大小之分,大型造像需搭制骨架。骨架牢固,才能保证泥塑的稳定,上泥后不倾斜,不倒塌。而堆泥后,要使泥塑既不掉泥,又不露架,就要确保所搭骨架要恰到好处,便于操作。

  • 2023-03-05 11:10

      十一点,王国辉开始进行堆泥塑型。传统的堆泥塑型要经过层层附着积累而成。在制作过程中,王国辉抓起一把把泥土堆在骨架上,并用手压紧泥层。每一次堆泥都不能太厚,要为下道工序留有位置。

      泥塑所用的泥土,并非一般的黄土。它是将干燥的黄土、稻草和棉絮,加上水反复搅拌至均匀放置30至40天,形成粘性好、拉力强的粘土。随着科技的进步,泥塑造像如今大多以玻璃钢、木头、不锈钢、铜等新型材料代替,更为便捷。

  • 2023-03-05 12:14

      闽南造像技艺除了注重造型的完美,也十分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人物面部结构复杂又微妙,面部表情的刻画更是难上加难。在制作的过程中,王国辉会结合人物身份和客户需求,反反复复进行塑造。

      如何让作品更有神韵?王国辉分享了自己的秘诀——要根据不同人物形象构思造型,表情要细腻、生动、传神,让整体看起来线条流畅,神态平和。“例如,给寺庙塑造大型佛像时,就要抓住这类佛像的特点,耳垂要长至与下巴齐平,营造出一种庄严感。再如,塑造弥勒佛像,脸部要圆润,给人一种慈祥的感觉。”王国辉说。

  • 2023-03-05 14:18

      下午两点,王国辉给此前已经完成的作品喷水保养,防止作品干裂。

      王国辉坦言,在制作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当属“小样”转换成“大样”这个过程。“我们的作品动辄有十几米高,因此每次创作,我会先根据图纸完成一个小样交付给客户,对方觉得满意,我再根据小样进行等比例放大。而小样的创作过程,其实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各个细节需要反复雕琢,耗费的精力也更多。”

  • 2023-03-05 16:16

      造像在还未上彩前,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瑕疵,这就需要及时进行修补。闲暇时,王国辉看到此前的作品有较大的瑕疵,便爬上脚手架,用原子灰进行修补。

      一件作品,从画图到泥塑、上彩,往往需要数月的时间。如果作品体积庞大,甚至需要好几年才能完成。在制作过程中,需保持精力集中,要小心翼翼、精精细细地完成每道工序、每个细节,才能打造出精品之作。

  • 2023-03-05 16:41

      四点半,王国辉来到位于集美区的闽南造像传习中心,给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如今,宫庙对闽南造像的需求量减少了,如何让传统文化鲜活起来,成为王国辉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平时,他经常走近中小学课堂,通过启蒙课培养小小爱好者。除此之外,以王国辉为代表的第五代造像师,依托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研究院,创办了闽南造像传习中心,赋予闽南造像不少新工艺和新元素。

  • 2023-03-05 17:17

      从业30年来,王国辉秉承弘扬和传承闽南造像文化的初心,在吸纳中西方传统的优秀文化基础上,融合当代设计理念进行创作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雕塑语言和风格。

      厦门南普陀的妙堪法师、同安区苏颂纪念馆内的苏颂像、集美工业学院内的嘉庚像……王国辉设计创作出上千件造型力度强、形式构成新、内涵丰富的城市标志性群雕、组雕等。他希望,未来能结合多元主题,将闽南造像融入到现代的艺术和审美中,用传统技艺为时代造新像。

      本期《厦门人的一天》到此结束,感谢观看!

The End

本期责任编辑:

赖旭华,马庆伟,连芊,李伊琳

报料电话: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网友留言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 评论
15人参与,15条评论
  • 最新评论
2023年3月29日 3:12 桃李夭夭 [福建省厦门市网友]

将闽南造像融入到现代的艺术和审美中,传统技艺在现代也能发扬光大。

2023年3月29日 3:06 桃李夭夭 [福建省厦门市网友]

原来我之前看过的雕塑作品是这样做成的,又了解了新的知识,赞!

2023年3月29日 3:05 桃李夭夭 [福建省厦门市网友]

有着闽南特色的塑像,神形兼备。

2023年3月17日 10:14 绿茗叶

希望有更多的爱好者将闽南造像文化传承下来。

来自厦门人的一天wap版
2023年3月17日 10:12 绿茗叶

赞!有机会带女儿参观学习一下。

来自厦门人的一天wap版
2023年3月17日 10:11 绿茗叶

深入了解了闽南造像文化

来自厦门人的一天wap版
2023年3月8日 2:28 颖成李 [福建省网友]

造像师既是“针线活”,也是体力活

来自厦门人的一天wap版
2023年3月8日 2:27 颖成李 [福建省网友]

希望传统的技艺能适应新时代发展

来自厦门人的一天wap版
2023年3月8日 2:27 颖成李 [福建省网友]

传统的技艺需要这样的匠人坚守

来自厦门人的一天wap版
2023年3月6日 5:40 [福建省厦门市网友]

每一道工序都不容易,细节体现艺术追求

来自厦门人的一天wap版
2023年3月6日 5:39 [福建省厦门市网友]

既保留了传统,又有创新之处,赞!

来自厦门人的一天wap版
2023年3月6日 5:38 [福建省厦门市网友]

惟妙惟俏

来自厦门人的一天wap版
2023年3月6日 3:30 月似当时 [福建省厦门市网友]

让传统文化鲜活起来,希望更多后生力量来加入

来自厦门人的一天wap版
2023年3月6日 3:27 程序猿 [福建省厦门市网友]

弘扬和传承闽南造像文化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来自厦门人的一天wap版
2023年3月6日 3:24 八寶周 [福建省厦门市网友]

这形象各异的闽南造像真是让人目不转睛!

来自厦门人的一天wap版

厦门网简介-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厦门网 版权所有,未经厦门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厦门电信提供网络带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7000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08312)

厦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未成年人举报专区、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电话:18060970590 举报邮箱:xmwnews@126.com

海峡网络(厦门)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厦门市软件园三期诚毅北大街53号厦门日报社新媒体大厦15F、16F 邮编:361009 传真:5506194

广告热线:5506107 新闻热线:5506191[8:00-18:00] 闽ICP备05020922号-3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782号

新闻欺诈、虚假新闻举报邮箱:xcbjxmsc@xm.gov.cn 举报电话:0592-2858950 0592-285895

厦门网“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电话:5506197 举报邮箱:xmnn@xmn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