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红砖雕出艺术人生

    人物:史文沧

    身份:红砖雕艺术家

    时间:2022年12月22日

    在翔安黄厝村,有一座闽南红砖雕艺术馆,存有大量精美的红砖雕刻艺术品,许多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只为一赏其芳容。史文沧是该艺术馆的负责人,他常年专注于红砖雕刻技艺,开发红砖雕文创产品,推广红砖雕文化,使传统红砖雕焕发新姿。
    • 早上8点半,史文沧来到闽南红砖雕艺术馆,推开具有闽南特色的古朴大门,开始一天的工作。闽南红砖雕艺术馆坐落于翔安黄厝村,存有大量精美的红砖雕刻艺术品,许多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只为一赏其芳容。史文沧是该艺术馆的负责人,他常年专注于红砖雕刻技艺,开发红砖雕衍生品,推广红砖雕文化,使传统红砖雕文化焕发新姿。史文沧,福建惠安人,70后,从小在“石雕之乡”——惠安崇武长大的他,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雕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红砖雕刻,从此与红砖雕刻结下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史文沧在一所中学担任美术老师,一开始,他把红砖雕刻当成是一种业余兴趣,后来,他创作出许多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红砖雕作品,打响了红砖雕艺术家的名号。
    • 史文沧在桌面上摆好红砖、刻刀、刷子,开始制作红砖雕作品。他先摸清红砖的纹路,根据红砖的颜色,选择合适的图案,在红砖上描出图案。根据图案线条,史文沧用木槌敲打刻刀,让刻刀对准点位进行雕刻,再用刷子扫掉碎渣。一般情况下,红砖雕需要一至两天时间才能完成。在这过程中,史文沧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把握不好力度,容易把砖砸破,史文沧在一次次经验中总结出规律,“刀口要集中,力度要控制好,精力要集中。”史文沧说。
    • 砖的厚度不同,雕刻难度也不同,相较红砖,瓦片更薄更难雕刻。此外还有一种分类叫窑前雕刻和窑后雕刻,窑前雕刻指在未经烈火焚烧即略柔软的砖头上雕刻,比较容易操作,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雕刻方面,史文沧以自学为主。在学会红砖雕的基础上,史文沧又开始挑战瓦片雕刻。“ 事实上,红砖雕刻和瓦片雕刻在技术上略有共通,练久便可融会贯通。”史文沧说。但两者还是存在一些差别,比如瓦片较薄,对用刀力度要求更高,要更注意克制刀法。
    • 史文沧将诗歌、书法、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创作出书法雕刻、佛像雕刻等作品,还创新性地将几块砖头拼接在一起做成印章。史文沧把瓦片擦干净,用更细的刻刀在上面雕刻佛像图案,雕刻时他格外注意佛像的脸部表情,嘴角上扬幅度等都需要考虑在内。史文沧表示,类似瓦片雕作品的完成大概需要三至四天。
    • 在制作书法雕刻时,填色部分,史文沧拿毛笔沾上墨汁移动到凹陷处,沿着轮廓一笔一划慢慢填充完毕。按照创作者需要也用其他颜料进行填色。填色完毕,史文沧习惯刷一层桐油在其表面,这样既能防腐,又能突出瓦片和红砖的颜色,使其更鲜艳。
    • 史文沧看着放在地上、挂在墙上的收藏品,滔滔不绝地讲述这些藏品的价值和由来。他说,这些藏品有的是来自老屋拆迁现场的“古董”,有的是在村民赠送的废弃红砖上二次创作的作品。这些藏品的造型、市场价值各不同,但在史文沧心目中却是同等重要的。
    • 史文沧收到的红砖里也有一些残次品,经过史文沧的巧手,这些残次品最后变成具有市场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 2017年,史文沧带着雕刻技术来到翔安黄厝村,成为一名驻村艺术家。在黄厝,史文沧从无到有,亲手打造闽南红砖雕艺术馆,还在村里设计了几处艺文空间,并策划了一系列乡村展览,许多市民游客慕名而来,给冷清的乡村带来了烟火气,提高了村民收入,在乡村振兴议题上交出了精彩答卷。驻村五年来,史文沧和当地村民建立了亲密的联系,村民经常上门观看和学习雕刻,史文沧一并耐心地教授红砖雕刻技术。此外,在黄厝村,史文沧也结识一群艺术家,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创作心得,互相提建议。
    • 看到红砖雕少为人知,史文沧决心推广红砖雕文化。他和一些学校合作,展开“走进闽南红砖雕”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闽南红砖雕的魅力;培训美术老师,帮助其掌握红砖雕技术。在未来,他希望能在小学开设红砖雕相关课程,教授小学生容易掌握的窑前雕刻技术,把红砖雕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此外,史文沧正在将古老的红砖雕和现代民众喜闻乐见的产品样式结合,推出“茶折”等实用的器具,希望通过创新方式,让传统红砖雕焕发新姿,让更多人喜欢上红砖雕文化。

    本期责任编辑:

    赖旭华、沈伟彬、张静莹、李伊琳

    报料电话: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