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玩童传承闽南童玩文化

    人物:林得时

    身份:厦门市非遗闽南童玩代表性传承人

    时间:2022年8月14日

    在厦门,79岁的林得时老人被称作“老玩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闽南童玩文化,十几年来,他四处收集记录闽南童玩并出版书籍,走进课堂教授闽南童玩制作流程……他带着留住童年记忆的初心,“玩”成了厦门市非遗闽南童玩代表性传承人。
    • 每天早上起来,吃过早餐后,林得时先泡一壶茶,梳理关于闽南童玩的点滴记忆。林得时住在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是村里人人皆知的文史专家,经常有人慕名前来拜访。记者问路时,村民很快就知道是来找“老玩童”的。闽南童玩,即闽南人童年的玩具和玩法,取材简单、制作简易,却又充满乐趣,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记忆。但随着玩具的升级、电子产品的出现,闽南童玩渐渐消失在孩童的视野。
    • 林得时打开家里的柜子,拿出一次性筷子,根据形状和长度挑出制作材料。随后他又拿出一把钳子和一盒橡皮筋,这些就是制作闽南童玩的基本工具和材料了。“闽南童玩的核心是变废为宝,材料都是日常易见易得的东西,除了筷子,还有废弃挂历、废弃瓶子、瓶盖等。”林得时说。
    • 只见林得时动作利索地将几根筷子剪成两段,再搭配完好的筷子,通过橡皮筋固定,手指翻转间,一把简单好玩的“筷子枪”呈现出来了。“这个‘筷子枪’很受小孩子的欢迎,只要食指稍微用力一按,固定在枪前端的橡皮筋就会弹出去,很有意思。”林得时说。因为橡皮筋弹出去的瞬间会产生不小的力,所以在林得时小时候(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们会用“筷子枪”来打苍蝇,故“筷子枪”又被称为“苍蝇枪”。
    • 林得时找来圆状筷子和一把小刀,把筷子的一头削尖,通过橡皮筋固定好形状后,用白绳绑住筷子……没过多久,又一个闽南童玩——“钻木取火”完成了。晃动上面的杆子,带动下面的杆子加速转动,进而促使中间筷子的尖端往下发力,古时钻木取火的样子展现眼前。“以前我们生活条件不好,自己爱跟小朋友制作一些比较实用的工具,这也是我们那时候的玩具了。”林得时说,闽南童玩也是古人智慧的传承,有不少原理至今仍受用。
    • 林得时还展示之前的作品——“小鸡啄米”、“猴子爬树”、“纸牌变变变”。林得时边展示纸牌边喊“童玩童乐大家乐,童乐童玩大家玩,变变变!”喊完,他也笑了,“这样像不像‘老玩童’?”因为对童玩的热爱,他被身边人称为“老玩童”。
    • 十一点左右,林得时与朋友聊天,交流童谣创作心得。他向朋友展示原创童谣《新时代儿童》和《农业社会儿童》,讲述他儿时和现代人童年的不同。林得时儿时的周围环境还是农业社会,他和玩伴利用田里的草绳、竹竿等材料制作童玩,还在地上画格子进行蹦跳,到大自然里玩耍,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林得时说,“小时候玩闽南童玩是根据四季变化而变化的。夏天的童玩最多,可以去溪边玩水,去田里抓知了和萤火虫;秋季就去山上放风筝……”回忆起和闽南童玩相伴的日子,林得时马上兴奋了起来。
    • 除了反映童年状态的童谣,在疫情期间,林得时还创作了多篇防疫的童谣,如简洁易懂的“围城防疫保民生”,全篇用闽南语朗读,读来朗朗上口。
    • 下午三点左右,村里几个小朋友来找“林爷爷”,想学习制作闽南童玩。林得时瞬间融入,跟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也一步步教他们制作流程。为了推广闽南童玩文化,林得时还经常到幼儿园、小学给孩子们上课。“闽南童玩文化鼓励勤动脑、动手,在动手制作闽南童玩的过程中学习前人智慧,珍惜现有玩具。”在课堂上,林得时根据孩子们的喜好,用废弃挂历、矿泉水瓶做帆船、水车,演示给孩子们看,并指导孩子们动手制作。
    • 之前,有个外国学生夏令营专程来找林得时,让他讲述闽南童玩的历史和制作方法,这些外国学生的投入也让林得时感到欣慰,“连外国学生都那么喜欢我们闽南童玩啊!”此外,林得时也给老人上课,他认为老人在传承闽南童玩文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人学得比较快,回去后可以教他们的孙子孙女们做。”林得时说。
    • 林得时积极推广闽南童玩文化,在日积月累中还出版了图文并茂的《闽南童玩童乐》《闽南童谣趣话》《童玩童乐续集》等书籍,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详尽的步骤演示,将形式各样的闽南童玩进行再现。“我希望大家都能一看就懂,对闽南童玩感兴趣,一起动手制作。”林得时表示。林得时认为,让孩子自己做玩具,边玩边念童谣,才是真正的闽南童玩。闽南童玩讲究传承和群体合作,小孩学习闽南童玩的过程,也是学习和别人交流合作的过程。通过一起制作、玩童玩,小孩的童年更丰富,也更有意义,这也是林得时的初心,即让每一个小孩都能玩得开心,在玩中成长。

    本期责任编辑:

    赖旭华、沈伟彬、张静莹、李奕佳

    报料电话: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