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救助尖兵"守望生命

    人物:王建明

    身份:海上潜水救助员

    时间:2022年4月29日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句话是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的救捞精神,也是救捞人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工作22年来,王建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精神,他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开展水上人命、环境、财产救助。
    • 早上八点半,王建明召集潜水救助队的队员们进行工前会,通知部署今天的训练计划,做好救助值班待命工作。王建明,今年43岁,中共党员,潜水员一级三等。2002年从海军陆战队退役后,王建明2005年进入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工作,2008年因工作调动来到厦门救助基地,成为一名海上潜水救助员,现在是潜水救助队的副班组长。
    • 开完早会后,王建明来到装备维保区,准备对救援装备进行保养维修。水域救援是一项突发性强、技术要求高、救援难度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救援科目,因为在救援过程中,随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随时可能发生各种意外和突发状况,作为水域救援人员,不仅要具备强大的水域救援作战能力,水域救援装备的配备也要到位。
    • 同事拿来一个需要维修的救援头盔,王建明接过来便开始修理,并耐心指导同事如何维修。船员基本技能、潜水员基本技能、艇员基本技能……要想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救助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超强的体能和熟练的技能,这是海上救助工作的根本。而维修救援装备,也是救助工作人员众多技能中的一种。
    • 上午十点,维修完救援装备,换上潜水装备,王建明来到训练塔下的训练池边,准备进行空气潜水水下电焊训练。潜水员在深几十米甚至更深的海底作业时,处处都面临着危险的降临。他们经常要下潜到几十米的水下,在那里从事一些水下工程的安装、维护和拆除工作,每一次过程都像是一次“荒野求生”......为此,潜水救助队员平时都要做相关的水下电焊和水下切割等相关训练。
    • 王建明潜入水中,确定点好部位后,拿着电焊枪进行水下电焊作业练习,在克服行动困难的情况下迅速完成任务,水里不断溅出电焊的火花,让人“眼前一亮”。从一名普通的潜水士兵到海上救助尖兵,25年的潜水事业让王建明掌握丰富的潜水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在深潜水水下救援、水下切割、水下电焊等方面,他做出了行业的领先水平。在福建平潭风电平台钢护筒55米大深度水下切割任务中,王建明刻苦专研怎样克服双层钢护筒切割时的氧爆技术,通过总结实践,摸索出一条斜切引流的办法,成功避免了氧爆发生,并撰写论文《钢护筒内深潜水水下切割情况分析》,成功发表在中国救捞期刊总第197期上,为潜水员在大深度水下切割提供经验分享和技术指导。
    • 下午两点,王建明来到位于五通码头的训练基地,和队员们一起开展水下模拟救援训练。他们一起给橡皮艇充气,安装调试橡皮艇,并齐力将橡皮艇放入海中。
    • 下午三点,橡皮艇渐渐驶入海中,王建明和队员将假人放入水中灌水,增加其重量,令其慢慢沉入海里。随后,王建明回到岸上换上潜水服,背上三十斤左右的氧气瓶,跟着汽艇再次回到水中准备开始训练。
    • 根据声呐传递的信号,王建明游向假人位置,准备搜救。在确定大致位置后,王建明和队员比手示意,然后潜水下去。大概十分钟后,王建明浮了上来,成功将假人捞起。
    • 将假人救起以后,王建明和队员们还模拟了心腹复苏等急救措施。当健康人由于溺水等意外事故而发生心脏骤停时,现场第一目击者就可以及时采取呼救、心肺复苏术等紧急求护措施。“救援其实没有所谓的标准,掌握了核心技巧之后,冷静是第一原则,必须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临场发挥。”王建明说,“要知道,哪怕你做对了每一个步骤,也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但如果什么都不做,那肯定是不好的结果。”
    • 下午四点左右,王建明和队员一起将水下机器人运上大船,进行操控训练。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和水下救援的的重要工具,它可以超越人类的极限而进行作业。水下机器人上一般配备声呐系统、摄像机、照明灯和机械臂等装置,能提供实时视频、声呐图像,机械臂能抓起重物,在水下救援等领域应用广泛。而这些应用要在救援时成功开展,就离不开平时的训练。
    • 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救助战场第一线,王建明勇挑重担,不怕苦不怕累,自参加工作以来,王建明共参加海上救助、实战任务300余起,训练与救助实战累计潜水作业时间1800余小时,成功救助各类遇险人员70余人。2020年7月,前往东山岛东南方向约65海里处搜救翻扣船“宏翔819”轮上9名失联船员,成功从翻扣船中救出1名被困人员。
    • “不管是暗流汹涌,还是狂风恶浪,每次救助都有生命危险,但我们只有一个念头:想尽办法把人救出来。”王建明说。“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句话是东海救助局的救捞精神,也是救捞人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工作17年来,王建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精神,他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开展水上人命、环境、财产救助。

    本期责任编辑:

    晏凤利、马庆伟、沈伟彬、廖文焱

    鸣谢:东海救助局厦门救助基地

    报料电话: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