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的"90后"传承人

    人物:李佳元

    身份:海沧蜈蚣阁“非遗”传承人

    时间:2021年9月17日

    海沧蜈蚣阁,是厦门独特的传统民俗活动,延续数百年历史,与享誉闽台两地的保生大帝信俗有关。说起海沧蜈蚣阁,不能不提东屿村,因为它是发源地之一。2016年,东屿村一群“80后”、“90后”年轻人组织成立了东屿蜈蚣阁文化传习中心,其中出身蜈蚣阁世家的“90后”李佳元,是掌握海沧蜈蚣阁扎纸技艺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也是海沧首个90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 早上十点,李佳元忙完手头上的事情,走进位于海沧东坑安居房小区的东屿蜈蚣阁文化传习中心,开始关于非遗传承的工作。李佳元,厦门海沧人,90后,因出身蜈蚣阁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扎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小学的时候,他就拜外公为师学习扎纸。东屿村成立蜈蚣阁文化传习中心后,李佳元成为其中的一员。
    • 海沧蜈蚣阁,是厦门独特的传统民俗活动,延续数百年历史,流传于东屿、锦里、青礁、温厝等村庄,旧时用于迎神赛会的化妆游行,今为进香及文艺踩街形式之一。见过青礁慈济宫蜈蚣阁进香的场景,都会被它的阵仗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所吸引。据介绍,蜈蚣阁可能起源于古代的“山舟”,但流传入闽南的具体时间待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蜈蚣阁与享誉闽台两地的保生大帝信俗有关系。因为保生大帝有一个药引是蜈蚣,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保生大帝,就把这个活动融入到保生大帝的信俗里面。蜈蚣阁也成了保生大帝祭祀民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2011年5月,海沧蜈蚣阁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 说起海沧蜈蚣阁,不能不提东屿村,因为它是发源地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屿村规划实现了整村拆迁。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祖先留传下来的这份宝贵遗产,2016年,东屿村一群“80后”、“ 90后”年轻人组织成立了东屿蜈蚣阁文化传习中心。前不久,海沧区文化馆公布了第二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佳元是其中之一,也是海沧首个90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 据了解,蜈蚣阁“阁棚”的数量有20至108节不等,材料以木板为主,每个阁棚长约1.5-3米,宽约0.7-1米,上面装置一高凳,由两个5到8岁的小孩子穿着漂亮的古装戏曲服饰,打扮成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坐在高凳上。棚周饰以五彩花卉、兽禽图案。每块“阁棚”之间以活榫相接,连成一串,又可灵活转动。“阁棚”的首尾分别装上龙头龙尾。抬阁棚的村民则穿着红色的衣服,远远望去就象蜈蚣的脚。
    • 蜈蚣阁的制作工序繁多,需要运用木作、竹篾、扎纸等几项手工艺,全靠手工按照古法制作。具体来说,大致分为搭架、装饰、制作龙头龙尾、校棚等四个环节。李佳元在材料架上挑选完材料,准备开始制作一个缩小版的蜈蚣阁阁棚,便于向我们展示制作技艺。李佳元出身于蜈蚣阁世家,是为数不多的掌握扎纸技艺的90后。李佳元说,外公是远近闻名的扎纸手艺人,他正式学艺是在小学五年级左右。
    • 李佳元在木板上量出钉位,做上记号,将钉子钉在刚才所做的标记上,然后找来削好的竹枝,按尺寸折弯,通过绳子将竹制骨架绑在钉子上。就这样,一点一点将竹制骨架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形状。这就是蜈蚣阁制作的第一步——搭架,先要在阁板上安装坐阁小孩的座椅,再用长短不一的木条和红绳在阁板上扎制阁棚。
    • 接下来,李佳元展示了扎纸手艺,只见几张彩纸在他手指尖翻飞,细铁丝揉搓成“花茎”,不过几分钟,一朵栩栩如生的纸花就成型了。然后,李佳元将纸花固定在竹制骨架上。这便是蜈蚣阁制作的第二步——装饰,用剪好的彩纸、彩绸、流苏等装饰阁棚的侧面,再用红绳将五彩的塑料花、纸花和泥人扎绑在阁棚上。
    • 制作蜈蚣阁的第三步是在阁棚的首尾分别装上龙头龙尾,用红布或彩绸将龙头和龙尾与阁棚连接。而第四步是校棚,在把一节节彩阁用活榫相接,让小孩试坐。至此,蜈蚣阁才算完工。关于制作蜈蚣阁,李佳元印象最深的就是剪线头,每一节蜈蚣阁就好像一艘小船,四周是由一根根竹篾交错连接而成的,这些连接点都留有线头,细心的匠人会剪得整齐、利索。学艺的时候,他一整天都帮着剪线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他后来才明白,老一辈艺人传授技艺除了讲重点,其他时间更多是让徒弟们用眼睛看、用心学,耐得住寂寞。
    • 下午三点,有团队来参观东屿蜈蚣阁文化传习中心,李佳元做起了解说员的工作,向团队介绍蜈蚣阁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很多人以为传承人一般都很年长,我身边爱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就很多。”李佳元说,年轻人更应该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传承传统技艺。
    • 东屿蜈蚣阁文化传习中心有事需要帮忙时,李佳元都会积极参与,而平时,李佳元自己创业,经营着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利用公司也为蜈蚣阁的非遗文化传播出着自己的一份力。李佳元的公司为蜈蚣阁的非遗文化设计了一套文创产品,只要有人来参观,李佳元都会一并介绍。
    • 有空的时候,李佳元会整理一下服饰间,这里存放了皇亲贵族、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等古装戏曲服饰,都是给坐阁小童穿的。进香巡游时,每节蜈蚣阁上坐2名5到8岁的小童(坐阁小童),穿着古装戏曲服饰,打扮漂亮坐在阁棚上。“群众喜欢看蜈蚣阁表演,都会关注上面坐着的小孩。村里的小孩都争着要坐蜈蚣阁,坐上蜈蚣阁那是相当光彩的!每年报名坐蜈蚣阁的小孩都超过需要。”李佳元说,东屿蜈蚣阁文化传习中心里有二三十人,很多人小时候都曾坐过蜈蚣阁,对蜈蚣阁都有难以割舍的感情。
    • 为了传播和传承祖辈留下来的蜈蚣阁非遗文化,李佳元和传习中心的伙伴们经常会组织进校园的活动,让更多的小朋友学习和认识到这一闽南独特的民俗活动,也希望更多人加入这项国家非遗文化和制作技艺的传承。李佳元一边巩固传统手艺,一边和传习中心的伙伴们一起想方设法创新。李佳元说,他经常在工作之余挤时间练习,和传习中心的小伙伴们一起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传统文化技艺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赋予新的特点。”李佳元说,厦漳泉三地都有蜈蚣阁制作的工匠,大家相互学习,在蜈蚣阁的装饰上推陈出新。

    本期责任编辑:

    晏凤利、马庆伟、沈伟彬、李伊琳

    东屿村蜈蚣阁文化传习中心

    报料电话: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