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海上美容师”

    人物:欧祺达

    身份:海上环卫工

    时间:2021年7月18日

    你知道吗,在厦门美丽的海岸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顶着烈日,保障厦门海域的清洁与安全,默默守卫着这片“厦门蓝”。他们是被称为“海上美容师”的海上环卫工,1992年出生欧祺达就是其中一员。
    • 早上8点,欧祺达来到位于西堤码头的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厦门美丽的海岸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顶着烈日,保障厦门海域的清洁与安全,默默守卫着这片“厦门蓝”。他们是被称为“海上美容师”的海上环卫工,1992年出生欧祺达就是其中一员。近至厦鼓海域,远至五缘湾,将近180平方公里的海域上,每天都有120多人在从事海漂垃圾的清扫工作。炎炎烈日之下,这群海上环卫工人,做着海上保洁工作。
    • 每天从环卫站出发前,欧祺达都会先到监控室,从监控上查看海上垃圾的大致分布,然后领取相关的任务单。厦门海域面积约355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26公里。海漂垃圾是移动的,茫茫大海,如果没有明确地点,再多保洁船也难以覆盖,是科技给了他们“方向感”。每天出动前,海上环卫队伍都根据预报,得知垃圾出没的大致方向。
    • 由于海上环卫工作是高温作业,为了防止中暑,出船之前都先喝藿香正气水。欧祺达说,“虽然很难喝,但是很管用,我们每天都要喝,几乎把它当饮料了。”
    • 8点半,欧祺达通过刷脸系统,进入西堤码头作业区域,登上了机械环卫船。据了解,不同种类的环卫船分工明确,机械环卫船清理海面上的大部分海漂垃圾。而对于岸边、藏在礁石、桥底下的海漂垃圾就只能靠灵活的小木船出马。
    • 出船之前,作为班组的负责人,欧祺达召集作业人员开一个简单的短会,通报工作情况和注意事项。据了解,一个班组由一个船舶驾驶员、一名轮机和两名水手构成。厦门的海上环卫站成立已久,1994年就开始负责鼓浪屿生活垃圾出岛转运及10平方公里海域的海漂垃圾清理。海上环卫站从成立之初的2艘保洁船舶、7名作业人员,发展到目前130余人的专业化海上保洁队伍,海域保洁设施设备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出船后,机械环卫船行驶在厦鼓海域,不时遇到过往的船只,欧祺达全神贯注地驾驶,往需要打捞清理的区域前进。船只出动后,每艘机械清扫船配备1台无人机,以机械清扫船为起飞点,对半径约6公里的开阔海域进行巡查,如发现海面上有明显的漂浮物聚集,船舶立即前往进行打捞清理,大大地提高了保洁效率。
    • 机械环卫船行驶靠近有漂浮物聚集的区域,欧祺达操控着方向盘,控制船舶往前进。机电人员上到驾驶舱,然后按下按钮,环卫船前行的同时,铺着白色大网的垃圾收集斗也缓缓入水,随后,各种垃圾随着水流被卷入收集斗中,不一会就就装满了一斗。
    • 有时候,遇到树枝斜卡在收集斗的入口,船员就要用钉耙使劲拉扯树枝,让树枝“正位”后才能被拉进收集斗。高温下,钉耙的长柄都被晒得滚烫,但欧祺达也必须赤手握住,“戴手套不够精细,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只能赤手操作。”手上的不少伤痕,就是这样留下的。若是打捞到特殊垃圾,得花费更大的力气。有一次,欧祺达和同事们就打捞到一个巨大的铁块废料,船上的打捞斗都无法带动,他们只得将绳索系在铁块上,用人力将铁块拉进垃圾箱。
    • 每艘机械清扫船可载约十吨垃圾,载满就要返回码头清理,最多时每天要往返十余次。夏日炎热加上整个海面的热浪,即便是开着16摄氏度的空调,欧祺达的衣服也常常被汗水浸湿。每次台风或暴雨过后,九龙江江水都会把沿岸的大量垃圾冲进厦门海域,这对欧祺达和同事们来说都是挑战。2016年的“莫兰蒂”台风肆虐而过,厦鼓海域一片狼藉,当天全部船员提前1小时出海,延迟至18时返航下班,中午船舶没有返航,直接用快艇送餐到船上。
    • 下午四五点,船舶返航靠岸后,打捞上来的海漂垃圾需要拉上岸,然后由转运车运输出去进行处理。这时候,欧祺达就需要站在甲板上,和岸上的塔吊机师傅进行配合。欧祺达将铁索扣在装垃圾的集装箱上,确认无误后,指引塔吊师傅将集装箱拉上岸。
    • 下午五点左右,欧祺达爬着铁梯上岸,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在海上工作八年左右,欧祺达从一个白净的瘦弱年轻人变成黝黑的健壮汉子,双手和膝盖处布满伤痕,然而在欧祺达看来,干这一行,虽然苦累却收获很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全世界看到,厦门的海域有多么洁净!”欧祺达信心满满地笑着说,他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并不在意环卫工这个名头。开着船出海,遇到白海豚,这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褒奖。

    本期责任编辑:

    晏凤利、马庆伟、沈伟彬、李伊琳

    鸣谢单位:厦门峻鸿环境固废处置有限公司

    报料电话: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