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
视频
大数据下的"晴雨表"
人物:群众
身份:气象小编团队
时间:2020年7月24日
高温防暑、下雨带伞……气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连日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市以晴热天气为主,不少地区的气温也都维持在35℃以上。面对这样的“高烤”模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制作各类气象“晴雨表”,及时发布高温等预警信息,为市民提供专业化的防护科普,他们就是来自厦门市气象服务中心的气象编辑。
上午八点,江帆来到位于东渡狐尾山的厦门市气象局,开始一天的工作。2018年,厦门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以下简称预警发布中心)成立,江帆和其他同事便加入编辑团队,负责运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在多渠道探索气象预警信息的创新传播形式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更多生动而又实用的气象科普。
在正式开工之前,江帆先召集齐团队成员,参与今日的天气会商。据了解,天气会商是气象部门的惯例,编辑团队通过会商研判,更好地把握天气发展趋势,以便做好当天气象信息发布工作的安排。
在了解当日的气象信息后,江帆和他的编辑团队开始讨论起今日的选题策划。连日来,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市以晴热天气为主,大部分地区都持续着35℃以上的高温天气,面对这样的“高烤”模式,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提供专业化的防护科普知识,显得必不可少。“比如我们可以结合‘天气照相机’的话题,外出拍摄照片和视频,提醒大家做好高温避暑。”江帆建议。
事实上,仅仅围绕“高温天气”这一主题,就可延伸出一系列的工作。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微博微信的发布和互动、视频的剪辑与拍摄……为了让市民充分了解气象“晴雨表”,编辑团队探索着多渠道、多样化的模式,在内容制作上花了不少心思。
微博运营编辑林晨浩的桌子上摆着一份工作安排表,详细记录着每天要定时发布的主题内容。“现在是九点,到了发布‘小厦的时光机’的时间了。”林晨浩说。对于他来说,一整天的工作时间被工作表安排得明明白白。配合各个话题,他每天需要发布30条以上微博。除了完成这些发布任务,今天他还需进行信息搜索,收集历年来的台风情况,与网友进行分享。“今年7月西太平洋没有一个热带气旋生成,这在过去是十分罕见的。这种极端情况与破纪录高温日数,为什么同时出现?这应该是公众想知道的,我们需要及时为大家解惑。”
十点半,江帆坐在电脑前,查看风向风速、温湿度资料,分析气象卫星云图,了解云量变化情况,把握今天气温的变化趋势,以便安排团队适时策划并生成各种图文并茂的公众服务产品。
十一点,系统监测到的气温渐渐升高,屏幕上呈现一片“高温红”,此时,向市民霆宵在公众号后台与粉丝进行趣味互动,及时给出高温提示、避暑建议,并着手编辑今日的微信图文。在编辑过程中,他也会搜索时下的热点与流行词汇,让文章风格显得诙谐幽默。
下午两点,视频编辑邵茹昕带着设备,准备进行户外拍摄。“为了提示市民做好户外高温防晒,我们策划了一个视频脚本,以趣味和调侃的形式,科普该如何做好高温防晒。”邵茹昕说。防晒墨镜、草帽、迷彩服……头顶炙热,“演员”全副武装,在镜头前开始配合表演。
拍摄时,由于角度选取不当,或者相关动作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二人不断重新拍摄。高温的“蒸煮”之下,不一会儿,二人皆大汗淋漓。但为了能够呈现最好的拍摄效果,他们依然耐着高温继续拍摄,直至完成所有画面的取景。
完成户外视频拍摄任务后,邵茹昕还需完成另一项工作——拍摄气象主播。市气象台共有三位气象主播,平日里时常配合编辑拍摄视频,上传至抖音平台。在6月,编辑团队还结合“日环食”这一特殊天文现象,策划了一场直播活动,直播日环食全过程,并在抖音平台发布“主播说天气”话题,获得了极高的关注与点赞。
接下来,邵茹昕还需将拍摄的视频素材进行剪辑,整个流程下来并不轻松。这些视频作品大多发布于微博、抖音等平台,都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阅读量的增加、粉丝的互动与关注,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
为了向公众提供更精准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建立了越来越精密的气象监测网,气象数据也越来越庞大,这也给这群“气象人”带来了新的考验。自媒体时代,如何依托气象大数据研发公众服务产品,丰富产品内涵,吸引公众眼球?“创新”二字尤为重要。
据了解,除了发布气象信息,市突发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还对接了市森林防灭火办公室、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人防办、市水利局等单位,气象编辑们全天候待命,把好各类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关”,保障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及时被接受、处理并准确发布,确保预警信息发布“第一声音 权威声音”,为市民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道“防线”。
刷新
暂停刷新
本期责任编辑:
晏凤利、马庆伟、沈伟彬、金肖、连芊、李伊琳
鸣谢单位:厦门市气象局
报料电话:
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往期回顾
更多>>
第二百五十九期
"步道管家"守护游客安全
第二百五十八期
笔迹学专家以字育人
第二百五十七期
闽菜大师让闽菜"走出去"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