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
视频
80后台胞守护社区
人物:黄育青
身份:80后台湾青年
时间:2020年4月14日
面对疫情,不少在厦台胞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为基层防疫贡献一份力量。80后台湾青年黄育青便是其中之一。
上午八点,黄育青来到位于海沧区的钟山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黄育青是台湾高雄人,2017年来厦工作至今,她已在海沧生活了三年,这里,也被她当成了第二个“家”。
黄育青刚来到钟山社区时,这里还没有书院,她便规划设计,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可静心读书的地方。为此,她寻访不同人家,采集闽南元素,并将其融入书院的装饰,为社区建起一个具有闽南风格的书院。
九点,黄育青坐在电脑前,查询有关“钻灯脚”非遗项目的一些资料。在黄育青看来,这些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需要有人充当传承的“纽带”。为此,她抓紧收集关于“钻灯脚”的资料,准备申报区级非遗项目,让这些传统文化能够更好保存下来。
除了助力文化传承,一直以来,黄育青也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她不仅加入了两岸义工联盟,还是两岸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的队长。
今年2月初,已经回台湾过春节的黄育青,听闻疫情形势日趋严峻,社区人手忙不过来,还没有过完假期的她便立马买了回厦门的机票。在自我隔离14天后,她开始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期间,黄育青向社区居民分发中草药茶、讲解中草药茶的熬煮方法。一天下来,十几桶药茶总能分了个精光。此外,她还到海沧区的居民社区、商业广场等地,向居民发放防疫宣传手册,教导大家如何抵抗病毒侵袭。
上午十点半,黄育青来到海沧钟山社区居委会,给社区工作者的子女担任义务家教老师。钟山社区有不少工作人员投身抗疫,每天早出晚归,他们的子女便只能跟着来到居委会来上网课。为了帮社区工作者缓解压力,黄育青便当起了家教,给小朋友辅导功课。
“你作业做得怎么样呀?还有哪些不会的地方呢?”黄育青教的这名小朋友正读小学二年级,每天要上网课,还有许多作业需要完成。黄育青督促小朋友完成作业,并为其课业提供指导。而她的支援,也为社区工作者前方抗疫解除了后顾之忧。
下午两点,黄育青向社区网格员了解熟悉送王船”民族文化的村民。
钟山社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台送王船,为深入了解钟山村的送王船文化,黄育青动身前往对“送王船”民俗文化颇有研究的陈福圆家。“您是如何计算送王船下水的时间呢?”黄育青对着陈福圆发问,并把他的讲解一一记录下来。
随后,黄育青前往附近的宗庙,拍摄门前的碑刻。黄育青表示,碑刻是一定时代的特色,希望能够通过收集碑刻信息,为历史文化研究尽一点绵薄之力。
下午四点,黄育青来到钟山村村口,检查进出村民的通行证、并为其测量体温。事实上,几年的基层工作,黄育青早已与村里的人相互熟悉。在她的眼中,村民们不仅是长辈、朋友,也是自己想要保护的人。社区内志愿者人手欠缺,为了帮助大家守好疫情防线,她一直坚守岗位,希望能够以这种方式,保护村民的健康。
据黄育青介绍,疫情期间,她帮忙打包蔬菜,免费送往厦门多家医院食堂的活动中,一个月累积下来,大约完成了10吨的运输量。“在上个月,有一批海外物资运到厦门,我便和其他志愿者充当劳力,帮助完成物资的运输。”每个看起来很小的事,她都竭尽全力地去完成。黄育青的志愿行为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她却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以一个“小人物”的身份略尽绵薄之力。这场疫情之下,还有不少如黄育青一样的台胞,默默无闻地付出,用自己的志愿行动,书写“两岸一家亲”的动人篇章。向他们致敬!本期《厦门人的一天》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会!
刷新
暂停刷新
本期责任编辑:
晏凤利、马庆伟、沈伟彬、金肖、连芊、张林
鸣谢单位:钟山社区
报料电话:
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往期回顾
更多>>
第二百五十九期
"步道管家"守护游客安全
第二百五十八期
笔迹学专家以字育人
第二百五十七期
闽菜大师让闽菜"走出去"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