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
视频
答嘴鼓非遗传承人
人物:林志萍
身份:答嘴鼓非遗传承人
时间:2019年6月28日
他从小口吃,长大后却成为闽南非遗项目答嘴鼓的传承人;为了能一心专注于答嘴鼓,他义无反顾把交警工作辞掉;他今年才三十九岁,却一头钻进闽南语这个“死胡同”里,为了闽南文化的传承无怨无悔。他是林志萍,湖里区物质文化遗产答嘴鼓区级传承人。
早上8点多,林志萍来到位于高殿大厦的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时办公室就他一人,他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晨读,他拿起《厦门日报》,用闽南话朗读,这是他每天的习惯,有时在家里,有时在办公室。林志萍有很多身份,多和答嘴鼓有关系,如湖里区物质非文化遗产答嘴鼓区级传承人、高殿社区答嘴鼓传习中心副理事长、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员、湖里区社区文化艺术协会理事等等。
搭档早上有些事还没来,林志萍拿起台词本,自己一个人排练起新的作品。林志萍介绍,答嘴鼓是两个表演者以闽南话进行对话表演的曲艺形式,一个捧一个逗,讲述幽默、风趣的故事,素有“闽南相声”之称。林志萍是土生土长的湖里人,从小有口吃的毛病,经常被人嘲笑,为了改掉这个毛病,他开始练习朗诵、说绕口令,学习周星驰电影里的经典台词,一直坚持了好几年。2006年他开始接触答嘴鼓的表演,从此便爱上了这门曲艺。经过勤学苦练,如今的他不但讲话地道老练,还能说上二三十段答嘴鼓,成为湖里区答嘴鼓代表性传承人。
林志萍有记笔记的习惯,每次朗读或者排练过后,他都会把自己不容易记住的或者容易混淆的词语,标注在笔记本上。林志萍说,闽南语的发音比普通话复杂得多,再加上拟声词韵母,发音组合自然比普通话要多得多。林志萍曾在湖里区交警大队供职,为了能一心传承闽南答嘴鼓,2016年他义无反顾的把工作辞掉。他的“傻劲”,得到了文史专家的认可,在人人逐利的社会里,放下工作,专门从事多半是公益服务的闽南文化,这种精神值得鼓励。而对于林志萍而言,传承闽南文化才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
10点半左右,林志萍打开电脑,调阅以前的视频,研究自己的表演可以如何改善。这时候,林志萍的助手阿锋也来了,两个人在一起,边看边交流,阿锋也提出了不少自己的建议。几年来,林志萍几乎全身心投入到答嘴鼓的创作表演上,他跟恩师蔡绍琪老师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好几百场;他每周到高殿社区书院教答嘴鼓,风雨无阻一干就是四年;他到多所中小学任特聘老师,教小学生答嘴鼓。承上启下,传承路上永不停歇。
最近,林志萍和助手阿锋正在研究如何利用短视频平台来向年轻人推广答嘴鼓,他们点开手机中的“抖音”,看了一些同行的视频,确定自己未来借鉴的方式方法。答嘴鼓是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用闽南方言表演,受众面较窄。如何才能让年轻人接受,怎样才能传播的更广,一直是林志萍心非常关注的,因此在传承的同时他也不断地试图创新。比如在答嘴鼓表演中加入肢体语言,让“笑”果更好;在剧情中穿插玩偶表演,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把答嘴鼓录成视频,放在互联网上播放等等。这些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下午两点半,林志萍的搭档小卓来到高殿大厦,两人相约到社区的会议室编排新作品。小卓是林志萍的徒弟,在闽北长大的她说起闽南话,可谓字正腔圆,这和林志萍的指导分不开。两人合作的答嘴鼓作品《伓通伓识宝》获厦门市第七届答嘴鼓调演比赛中获二等奖,这是林志萍众多的奖项中的一个。经过自身的努力,林志萍在各项曲艺比赛中荣获多个奖项。 此外,他辅导的学生也在省市的中小学生比赛中斩获不少荣誉。
遇到表演上的问题,林志萍会停下来,耐心地指导小卓,同时会加入肢体语言进行示范,让小卓更容易理解。小卓对林志萍的指导赞不绝口,“林老师不仅仅是教会我怎么去说,怎么去表演,他还会告诉我很多笑点中蕴含的意思,也会和说闽南俚语背后的故事。”答嘴鼓的教学跟其他语言教学不一样,闽南方言有的字电脑里面都找不到,有的俚语、俗语根本没办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只能一字一句教,更何况现在的小朋友基础的闽南话都讲不好,有的同学还是外地人。林志萍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教,直到学员学会为止。
下午三点半,林志萍来到高殿社区的高崎社,准备找村里的老人家了解学习一些闽南俗语、谚语,为自己的答嘴鼓新作品寻找一些灵感。在关帝庙前,林志萍碰巧遇到自己的小学校长,老校长鼓励他进行答嘴鼓的创作,建议他可以将高崎的历史和故事更多地融入作品中。林志萍出门总带着一个包,包里有一笔记本一支笔。每当与他人交谈有闽南的俗语、谚语,他赶快掏出笔记本纪录。他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闽南的俗语、谚语在老一辈人的嘴里,书上有的找不到。我要赶快记下来。”林志萍孜孜不倦学习闽南文化,从大学教授到乡间阿公阿嬷,他都认真请教。
随着厦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如今国际化大都市的厦门,闽南语已经变成“小众语言”。现在很多本土的厦门孩子连基础的厦门话都讲不流利,更何况以前流传的闽南话俚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闽南特有的语言,闽南语的传承已迫在眉睫,为此,林志萍坚持走近学校,教小学生答嘴鼓,为闽南文化的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林志萍今年才三十九岁,正是为家庭和事业打拼的时候,但他却一头钻进闽南语这个“死胡同”里,令人相当“不解”。然而,林志萍说,答嘴鼓是闽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是要有人传承,闽南文化的根才不会断。
他从小口吃,长大后却成为闽南非遗项目答嘴鼓的传承人;为了能一心专注于答嘴鼓,他义无反顾把交警工作辞掉;他今年才三十九岁,却一头钻进闽南语这个“死胡同”里,为了闽南文化的传承无怨无悔。林志萍用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不仅照亮了社区的文化阵地,也保护着答嘴鼓这一闽南文化根脉。他的敬业精神,感染了身边的人,也深深地感动着周围热爱闽南语的人们。
刷新
暂停刷新
本期责任编辑:
晏凤利、马庆伟、沈伟彬、金肖、张林
鸣谢单位:高殿社区答嘴鼓传习中心
报料电话:
5506192[8:30-00:30]
5506191[8:00-18:00]
往期回顾
更多>>
第二百五十九期
"步道管家"守护游客安全
第二百五十八期
笔迹学专家以字育人
第二百五十七期
闽菜大师让闽菜"走出去"
网友留言